星期三, 11月 02, 2011

CORSAIR Force GT SSD 120GB搭載三種平台之SATA3高速效能實測





Solid-State Hard Drive固態硬碟推出的時間只有幾年,效能表現讓多數使用者感到滿意

先前由於受限於SATA2頻寬只到3Gb/s,導致SSD效能有好一段時間都沒有再往上提升

最多只達到200多MB/s為去年大多數SSD的效能水準

當時也有不少高階MB使用外接晶片支援SATA3,但效能發揮的程度使終有限



SSD的效能瓶頸在2011年1月開始,因Intel SandyBridge開始支援原生SATA3而開始改變

另外AMD陣營在今年中後,陸續推出990FX、A75等晶片組也都有原生SATA3

讓支援SATA3的SSD擁有更高的傳輸頻寬,SATA3支援到6Gb/s的規格是上一代的兩倍



SSD現階段分為SATA2與SATA3兩種規格,SATA3規格至少是要讀取或讀取寫入有超過300MB/s

windwithme先前已經分享過Intel 510 Series,支援SATA3 450/220 MB/s的新款SSD

此回要分享的是另一種SATA3 SSD架構,在效能表現的特色上也有所不同於Intel 510 SSD系列



美國品牌CORSAIR這三四年來,在SSD方面推出相當多樣化的產品線,由此可見對SSD領域的重視性

本回入手的為近期CORSAIR最新的產品線 - Force Series GT,也簡單看出這是屬於SandForce控制晶片

GT版本在外包裝使用搶眼的紅色為主要配色,不同於以往自家Force Series慣用的黑色外觀





內容物

左邊為Force GT 120GB,右邊為黑色2.5轉3.5吋固定架與SSD安裝螺絲





產品尺寸為2.5吋,容量為120GB,官方規格在ATTO Disk Benchmark最高可達到555/515 MB/s

Random 4K寫入效能最高可達85000 IOPS,幾乎是目前市場上4K最高的SSD規格





外觀紅色烤漆除了顯眼外,質感也相當地好,摸起來有些微顆粒狀的霧面金屬質感

CORSAIR提供三年保固,在容量規格有60/90/120/180/240/480GB共六種

這方面提供豐富的選擇性,使用者可以依預算與需求來選擇所需要的SSD容量





背面使用黑色金屬材質,髮絲紋路的設計有助於質感的提升

右下方為SATA3與電源接孔,外觀與SATA1或SATA2都一樣,需要從外包裝或是產品貼紙來了解是否支援SATA3。

另外看到兩張銀色的雷射貼紙,為了保固或內部硬體的安全著想,建議還是保持原貌比較好





2.5轉3.5吋的固定架,此配件相當地實用

對於可能會把SSD安裝在DeskTop PC上的使用者來說,可以省去另外購買的麻煩





Force GT使用SandForce最新SF-2281控制晶片,目前已有許多品牌使用相同的控制晶片

CORSAIR在六月份之前就已經發表Force GT並陸續推出,算是相當早期使用此款控制晶片的廠商

有關於Force GT內部構造,建議有興趣的網友去Google一下就有非常多的拆殼照片,在此小弟就不多做分享





第一種桌上型PC測試平台,使用GIGABYTE Z68X-UD3H-B3

擁有2個原生白色SATA3,此MB用料等級在市場上Z68板海中,擁有很不錯的C/P值

價位落在Z68中階以下一點,採用GIGABYTE新一代黑化設計,基本上該有的規格也都有設計到





晶片組為Intel最新Z68,運用ISRT軟體,再將HDD與SSD設定為Raid0模式,讓SSD做為系統加速的快取空間

對於有小容量SSD的使用者來說,此新技術相當好用,如果SSD容量超過60GB以上的話,直接當C槽系統碟使用較佳。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2700K

MB: GIGABYTE Z68X-UD3H-B3

DRAM: CORSAIR CMZ8GX3M2A1866C9R

VGA: Intel HD Graphics 3000

HD: CORSAIR Force Series GT 120GB / Intel 510 SERIES 120GB

POWER: Thermaltake TR2 450W

Cooler: Intel 原廠散熱器

OS: Windows7 Ultimate 64bit





CORSAIR Force Series GT 120GB安裝在白色SATA3

非OS系統碟,裡面沒有任何資料,在Intel PC平台做效能測試

HD Tune Pro 4.61 Benchmark

Read - Average 519.6 MB/s Access Time 0.113ms

Write - Average 337.2 MB/s Access Time 0.183ms





Random Access





Extra tests

Sequential middle

Read - 413.582 MB/s

Write - 421.780 MB/s

Random seek 4KB 34451 IOPS





File Benchmark超過1024k以上測試時就達到讀取500 MB/s以上的效能

ATTO DISK Benchmark超過32k以上測試時就達到最高讀取560.5 Mb/s,寫入500.0 MB/s





ADIA64 Read Test Suite - Linear Read(Middle) 527.0 MB/s

SSD Benchmark TOTAL 4310.19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513.6 MB/s Write - 145.6 MB/s

<All 0xFF, 1Fill> Read - 533.2 MB/s Write - 488.3 MB/s

<All 0x00, 0Fill> Read - 533.7 MB/s Write - 489.2 MB/s





CrystalDiskMark預設測試為隨機測試,如圖片右方在寫入的數據會偏低

這方面是因為SandForce控制晶片的架構特性,在此種軟體預設的演算方式會碰到偏低的狀況

圖片左方CrystalDiskMark測試改為兩種純粹循序模式,寫入表現就可以接近官方規格的數據



ADIA64 Linear Read Average 522.7 MB/s

AS SSD Benchmark - 491

Seq Read - 510.75 MB/s Write - 111.09 MB/s

4K-64Thrd Read - 106.48 MB/s Write - 116.18 MB/s





AS SSD Benchmark在Seq Write也有類似CrystalDiskMark的情況

不過可惜這個軟體並沒有提供其他純粹循序模式可以切換



AS SSD Benchmark

4K-64Thrd Read - 27259 iops Write - 29741 iops





在Compression-Benchmark的測試項目中可以看到Read的速度表現較為穩定

Write的曲線則是由150 MB/s往上爬到470 MB/s左右的水準



IOMETER 2008

4KB測試 - 100% Write / 100% Seupential

Total I/Os per Second 86253.69





4K Write在IOMETER 2008測試中最高可達到86K IOPS以上,比官方規格的85K還要高上一點

4K效能是SandForce控制晶片的強項,如此高的傳輸效能幾乎是目前市場之最

Force GT搭配Z68平台幾乎可以達到相當高的速度,除了少數軟體的測試方式無法發揮SandForce完整寫入效能

就算同樣是Z68晶片組,不同品牌的Z68還是會有效能上某些小範圍的落差,這部份是值得注意到的地方



第二種桌上型PC測試平台,使用GIGABYTE A75M-S2V

APU架構為AMD最新主力產品之一,A75晶片組提供高達6個SATA3,擴充性也提高許多

測試中兩款MB都使用同一品牌,可以讓同款SSD效能的差異性只剩下晶片組的不同





以往AMD晶片組在IO傳輸效能沒有Intel那麼順暢,在SATA傳輸率的表現也比較偏低一些

但A75主打平價路線,同時內建原生SATA3與USB 3.0,是目前APU晶片組的優勢

在AMD新一代支援原生SATA3的晶片組中,希望能讓AMD平台有更順暢的傳輸表現





測試平台

CPU: AMD A8-3850

MB: GIGABYTE A75M-S2V

DRAM: CORSAIR CMZ8GX3M2A1866C9R

VGA: AMD Radeon HD6550D

HD: CORSAIR Force Series GT 120GB / Intel 510 SERIES 120GB

POWER: Thermaltake TR2 450W

Cooler: Thermaltake BigTyp 14Pro

OS: Windows7 Ultimate 64bit





CORSAIR Force Series GT 120GB安裝在藍色SATA3

非OS系統碟,裡面沒有任何資料,在AMD PC平台做效能測試

HD Tune Pro 4.61 Benchmark

Read - Average 509.8 MB/s Access Time 0.127ms

Write - Average 400.9 MB/s Access Time 0.181ms





Random Access





Extra tests

Sequential middle

Read - 413.582 MB/s

Write - 411.701 MB/s

Random seek 4KB 29152 IOPS





File Benchmark超過2048k以上測試時可達到讀取500 MB/s以上的效能

ATTO DISK Benchmark超過512k以上測試時就達到最高讀取546.5 Mb/s,寫入505.2 MB/s





ADIA64 Read Test Suite - Linear Read(Middle) 527.9 MB/s

SSD Benchmark TOTAL 3926.22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515.9 MB/s Write - 136.6 MB/s

<All 0xFF, 1Fill> Read - 511.2 MB/s Write - 494.3 MB/s

<All 0x00, 0Fill> Read - 510.0 MB/s Write - 495.1 MB/s





ADIA64 Linear Read Average 500.1 MB/s

AS SSD Benchmark - 462

Seq Read - 505.29 MB/s Write - 78.69 MB/s

4K-64Thrd Read - 118.10 MB/s Write - 96.63 MB/s





AS SSD Benchmark

4K-64Thrd Read - 30232 iops Write - 24738 iops





IOMETER 2008

4KB測試 - 100% Write / 100% Seupential

Total I/Os per Second 66899.10





AMD A75平台的SATA3傳輸效能大多數都比Intel Z68低上一點

比較先前小弟測試過的AMD晶片組效能,A75在傳輸能力方面已經有進步,與Intel晶片組的差距也慢慢縮小之中

AMD架構並沒有SSD加速的功能,如果想使用SSD的話,建議容量選擇在90~120GB起跳會比較適合

C槽系統碟可以使用SSD,其他的資料硬碟可以用便宜的2TB HDD做為組合,便可以架構更理想的系統平台



第三種測試平台為NoteBook,使用acer TimelineX 3830TG

搭載Intel最新第二代Core i機種,晶片組為Intel HM65晶片組

第一次看到3830TG是在六月初ComputeX的展場上,對於它的外觀有很深刻的印象





使用藍色為主的配色,上蓋用料為鋁合金,機身厚度1英吋以下的薄型設計,內建獨立顯示卡與長效電池

外觀體積上都類似商務路線,在效能上又有中階等級的CPU速度與3D效能,構成一台相當平衡的機種

3830TG在價格上也降到相當平價的水準,缺點就是1.87Kg略重了一點,但不會太過影響此款NB的高C/P值表現。





CORSAIR Force Series GT 120GB安裝在SATA3裝置上做為系統碟

HD Tune Pro 4.60 Benchmark

Read - Average 458.5 MB/s Access Time 0.178ms

ATTO DISK Benchmark超過512k以上測試時就達到最高讀取550.3 Mb/s,寫入510.0 MB/s





File Benchmark超過2048k以上測試時可接近讀取500 MB/s左右的效能

CrystalDiskMark

<All 0x00, 0Fill> Read - 472.3 MB/s Write - 459.8 MB/s

<All 0xFF, 1Fill> Read - 478.9 MB/s Write - 450.2 MB/s





AS SSD Benchmark - 423

Seq Read - 478.14 MB/s Write - 118.33 MB/s

4K-64Thrd Read - 107.38 MB/s Write - 121.99 MB/s





將Force GT安裝OS,並在以上的軟體做測試,在效能會有些許的下降,這是合理且可以容許的範圍

4K效能比起PC還要低上許多,這方面希望日後能藉著3830TG的新BIOS更新能有改善

NB在SSD效能通常會比PC上還要再低上一點,不過由於是Intel晶片組,在傳輸效能方面還是維持一定水準。



BootRacer

Time to Logon 9 seconds

Time to Desktop 16 seconds





也許會有網友覺得只是些測試數據,無法感覺出實際的速度感

將3830TG改用TOSHIBA MK6461GSY 640GB 7200轉做開機時間比較

BootRacer

Time to Logon 19 seconds

Time to Desktop 42 seconds





TOSHIBA 7200轉640GB HDD為42秒,CORSAIR Force GT SSD 120GB為16秒

OS皆使用Windows7 64bit SP1,完全相同的驅動程式與軟體,Force GT在速度快上2.63倍左右

SSD對於NoteBook系統效能有非常大的助益,以往NoteBook在硬體規格都會比PC低上兩三階

改用SSD可以快速增加整體系統效能,在開關機或是檔案執行速度會有很明顯的不同





2011年除了SATA3規格的普及,也間接讓SSD新規格的效能有大幅度地提升

先前入門級32GB SSD價格現在可以買到64GB,容量方面也有再往上提升一階

64GB中階SSD的市場價格也因為降價因素,同樣的預算現在可以買入128GB左右的SSD

SSD在容量/價位上雖然還是無法與HDD相提並論,不過兩者追求的市場需求是不一樣的領域

由另一個應用層面來看,120GB在PC平台上可以取代C槽做系統碟,在NoteBook上也可以取代一般HDD使用

今年因SSD價位下降導致容量提升一級後,應用層面比起以往會更加廣泛許多







對於SATA3規格的新式SSD來說,主要依控制晶片的不同也分為幾大類

不過許多SATA3 SSD對於Write的寫入速度只有落在200~300 MB/s左右

CORSAIR Force GT採用的SandForce SF-2281控制晶片,在最高讀寫效能上可以衝破500 MB/s以上。

對於4K效能也是近期多款SSD架構中的佼佼者,稱得上是SATA3 SSD中表現相當好的一款控制晶片

Force GT在外觀有搶眼的配色與很好的質感,容量方面也有60~480GB供消費者選擇

加上CORSAIR在後續服務與軔體更新都有不錯的評價,是新世代SSD效能大戰中值得列入考慮的一款產品

以上Force GT數據提供給近期有需要SATA3 SSD的網友做為參考




如果小弟的分享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我按個推,感謝

1 則留言:

石建良 提到...

(  ´   ▽   `  )ノちわ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