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30, 2013

ADIDAS中低價位籃球鞋 - CROSS 'EM入手分享

windwithme最近開始與一些朋友在看籃球鞋,個人也花很長一段時間在研究
首先著重於預算,基本上在台幣1800~2500元內,再實際試穿後挑選決定
剛開始在網路上先看幾款價位在預算內的籃球鞋,鎖定的品牌大概是ADIDAS與NIKE



ADIDAS 3 SERIES 2012、ORIGINATE與NIKE AIR MAX FULL COURT 2看來都不錯
實際去幾家鞋店逛時,突然發現ADIDAS CROSS 'EM在鞋底方面用料更出色
在試穿過這幾款籃球鞋一輪後,CROSS 'EM舒服度、包覆感都比前面三鞋款還好
這也是本篇開箱文的由來,希望可以分享給愛打籃球的同好做為參考

星期二, 1月 15, 2013

Intel Ivy Bridge入門ITX平台 - GIGABYTE B75N效能解析



2012年開始幾乎所有常見的MB品牌都會推出幾款ITX規格的產品
而ITX擁有體積較小的優勢,能搭配高效能CPU或GPU與WiFi技術支援
手機、平板或筆電等行動裝置競爭激烈的市場中,ITX或許是讓PC提升賣相的路線

GIGABYTE在Intel前兩代架構的ITX MB規格比較一般,並且推出時間也較慢
此回Ivy Bridge架構中,在規格設計有比較大的進步,也能與其他品牌做良性競爭
台灣推出兩款型號分別為H77N WIFI與B75N,兩者PCB設計幾乎一模一樣
差異在於H77N WIFI內附藍芽4.0 / WiFi功能的擴充卡與天線
H77晶片組有兩個SATA3裝置,而B75晶片組只有一個SATA3裝置

本回分享的是GIGABYTE B75N,外觀使用質感較佳的黑色PCB
如果使用者會有WiFi需求,個人建議挑選H77N WIFI會有較高C/P值


CPU供電採用4+1相,B75沒有調整CPU倍頻的功能,即使搭載Core i7也能提供足夠的電力
B75N在市場價位與其他B75 ITX MB比會較高一點,但規格與用料上都有更高的水準


主機板下方
1 X PCI-E X16 3.0,最高頻寬為X16
雙網路晶片皆為Realtek RTL8111E
音效晶片為Realtek ALC892,最高可達7.1聲道與High Definition Audio技術


主機板右方
2 X DIMM DDR3,支援1066/1333/1600(須使用Ivy Bridge CPU)
DDR3最高容量可以支援到16GB,支援Extreme Memory Profile技術


主機板上方
1 X 白色SATA,B75晶片組提供,SATA3規格
3 X 白色SATA,B75晶片組提供,SATA2規格
左上為Mini PCI-E插槽,可安裝無線網路與籃牙功能之擴充卡,左下方為24-PIN電源輸入


IO
1 X PS/2鍵盤/滑鼠插座
2 X USB 3.0(藍色)
2 X HDMI
1 X DVI-I
4 X USB 2.0(黑色)
2 X RJ-45網路孔
1 X S/PDIF光纖輸出插座
5 X 音源接頭


在3D BIOS的主要畫面,將滑鼠靠近MB幾個主要部位都會有相關狀態說明


UEFI DaulBIOS另一種介面,傳統式畫面能讓多數使用者更熟悉於設定調整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3-3220
MB: GIGABYTE B75N
DRAM: CORSAIR DOMINATOR-GT DDR3 1866 8GX2
VGA: Intel HD Graphics 2500 / AMD Radeon HD 7700
HDD: Seagate Momentus 500G
POWER: XIGMATEK Tauro 400W Bronze
Cooler: XIGMATEK HDT-S1283
OS: Windows8 64bit


CPU使用Intel Core i3-3220,為目前Ivy Bridge最入門版本
規格為總時脈3.3GHz,實體2 Cores並有Hyper-Threading技術,共可達到4執行緒,簡稱2C4T
22nm製程,散熱設計功耗55W,L3 Cache共有3MB

系統效能測試
CPU 99.8 X 32 => 3292.41MHz
DDR3 1796 CL9 10-9-27 2T

Hyper PI 32M X4 => 14m 14.585s
CPUMARK 99 => 514


Nuclearus Multi Core => 14268
Fritz Chess Benchmark => 13.29/6378


CrystalMark 2004R3 => 191818


CINEBENCH R11.5
CPU => 3.17 pts
CPU(Single Core) => 1.32 pts


PCMARK7 => 3099


Windows8體驗指數 - CPU 7.2


Core i3-3220在單線程的處理效能很高,搭配2C4T架構設計,在多工方面也有很不錯的表現
如果對於此ITX平台有更高的效能需求,或是會轉檔與其他繪圖方面的用途
也可以考慮改用Core i5或i7等更高效能的CPU,會更有效提升效能進而縮短處理時間

DRAM測試
DDR3 1796 CL9 10-9-27 2T
ADIA64 Memory Read - 18452 MB/s
Sandra Memory Bandwidth - 22463 MB/s
MaXXMEM Memory-Copy - 19663 MB/s


DDR3 1995.4 CL9 11-10-27 1T
ADIA64 Memory Read - 19416 MB/s
Sandra Memory Bandwidth - 25345 MB/s
MaXXMEM Memory-Copy - 20886 MB/s


Ivr Bridge架構在Momory Controller有所進步,搭配B75晶片組可達到DDR3 2000
先前Sandy Bridge CPU搭配入門晶片組只能選擇DDR3 1066~1333
比較Intel先後兩代架構,在DDR3時脈有很大的進步,效能從1333跳到2000也有25%的頻寬增加

溫度表現(室溫約19度)
系統待機時 - 26~28


CPU全速時 - 47~49
LinX 0.6.4


以上測試使用Intel原廠散熱器,待機與溫度表現都算相當不錯
再加上22nm製程是Ivy Bridge架構的優勢,Core i3-3220在預設時脈下的溫度都不高
當然如果裝入Case內,預估溫度會再上升個5~8度左右,還是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對於ITX平台的使用者來說,CPU Cooler大多會使用Intel所附的散熱器
除了方便使用也因為對應於ITX規格的CPU Cooler選擇性確實不多
而專注於中高階產品線的Thermalright利民在近期推出一款可供ITX平台安裝的高階散熱器
型號為AXP-100,外包裝依然使用自家風格,以簡約的瓦楞紙搭配黑色印刷字體


內附配件,左方為說明書,右方為各PC平台安裝零件,右下為散熱風扇
風扇規格為L 108.25mm X H 101.5mm,Noise Level為22~30 dBA


AXP-100本體看起來為鍍鎳材質,六根熱導管應更有助於熱量的傳導能力
L 121.1mm X W 105.47mm X H 44.15mm,加上風扇後總高度約5.8cm


CPU接觸面使用拋光鏡面設計,整款散熱器看起來像是精品等級,價格當然也落在高階市場
對於要組高階ITX主機或是追求更好的散熱能力的使用者,AXP-100將提供另一種選擇
不過若使用大型散熱片的DDR3將會卡到DIMM1,此時只能改用一般高度DDR3會較適當


溫度表現(室溫約19度)
系統待機時 - 23~27


CPU全速時 - 41~43
LinX 0.6.4


AXP-100比起Intel原廠散熱器,在待機時溫度降低約1~3度,全速時溫度降低約5~6度
在全速時的溫度表現得不錯,雖然溫度差異不算太大,但也是因為Core i3-3220只有低發熱量
如果今天改成Core i5或i7較高階的CPU來比較,相信AXP-100在溫度壓制能力會有更好的表現

3D效能測試
Intel Core i3-3220內建HD Graphics 2500
3DMark Vantage => P1761


StreetFighter IV Benchmark
1280 X 720 => 45.00 FPS


FINAL FANTASY XIV
1280 X 720 => 726


HD Graphics 2500比起上一代HD Graphics 2000大約有30~50%的效能增進
不過由數據來看還是入門級的水準,若將ITX平台當成客廳影音主機或是只有低需要的3D還足夠使用
如果需要使用到中階以上的3D Game,個人會建議再另外安裝VGA會較佳

加裝AMD Radeon HD 7700
3DMark Vantage => P7994


StreetFighter IV Benchmark
1280 X 720 => 143.98 FPS


FINAL FANTASY XIV
1280 X 720 => 2472


以上為改用Radeon HD 7700的效能,可以清楚看出3D效能大約增加3~4倍左右
一般ITX Case都為了更有效的節省空間,VGA只能安裝短卡或是Low Profile規格的版本
而3D效能也是入門VGA等級左右,這點在使用者要另外安裝VGA時需要注意的環節

耗電量測試
開啟C1E系統待機時 - 24W


關閉C1E系統待機時 - 33W


開啟CPU C1E節能技術與讓CPU維持在最高時脈的兩種狀況
以上耗電量相差9W,也就是大約可節省37.5%的電量

運作LinX讓CPU全速時 - 51W


執行OCCT中Power Supply測試 - 70W


CPU全速運作與CPU+GPU全速運作相差19W
也就是HD Graphics 2500大約在全速時會耗電19W,平常使用狀況下耗電量會更低

安裝AMD Radeon HD 7700與執行OCCT中Power Supply測試 - 95W


改用AMD Radeon HD 7700讓最大耗電量增加約41W左右
AMD Radeon HD 7700在一般使用環境的耗電量會低於這個數據,也算是相當省電的VGA
Intel新款ITX平台相當地省電,主要也歸功於CPU使用22nm製程所帶來的低耗電
許多ITX Case都會附上150~200W的Power Supply,理論上是足夠以上入門硬體配備使用

GIGABYTE B75N
優點
1.B75N採用黑色PCB增添質感
2.雙網路卡與雙HDMI配置,對於影音或網路傳輸更加便利
3.內建Mini PCI-E插槽,使用者可自行加裝WiFi無線網路卡
4.搭配22nm入門雙核CPU,在溫度、耗電量表現都相當有優勢
5.DDR3最高時脈與內建GPU會因Ivy Bridge架構而有一定範圍的提升

缺點
1.價格若能再低一點會更有競爭力
2.DDR3 1866開啟XMP超頻功能時卻只顯示DDR3 1796



效能比 ★★★★★★★★☆☆ 80/100
用料比 ★★★★★★★★☆☆ 83/100
規格比 ★★★★★★★★★☆ 86/100
外觀比 ★★★★★★★★☆☆ 82/100
性價比 ★★★★★★★★☆☆ 84/100

技嘉在台灣推出H77N WIFI與B75N這兩款LGA 1155 ITX主機板都有不錯的競爭力
與市場上其他ITX MB相比有幾點較為出色的規格,而價位也在能接受的範圍之內
尤其是H77N WIFI附上藍芽4.0與WiFi功能的擴充卡與天線,價格只比B75N高一些
對於有WiFi需求的消費者來說,不失為一款更高C/P值的ITX MB選擇

各大MB品牌目前都有推出幾款ITX MB供消費者選擇,價位也越來越合理
像是B75N與其他Micro ATX B75晶片組MB相比的價位只高一些
以往ITX MB會比同級晶片組還要高上50~100%的價差已經慢慢消失
對於有需要小型PC主機或是客廳影音PC的使用者,ITX平台逐漸平價是一個很好的市場趨勢:)

windwithme平時也有逛街時邊看運動鞋的習慣,以往大多同時有五六雙以上的運動鞋
近期入手籃球鞋與慢跑鞋這兩種鞋款,有時間會想分享給同好做為參考
ADIDAS CROSS 'EM籃球鞋,在鞋店試穿好幾款後,感覺價位與舒適度兼顧的鞋款


另一款ASICS GEL-KAYANO 18,研究很久與實際試穿幾款過後才入手的慢跑鞋
在網路上評價也一直都很高,最近會開始做為代步鞋款,希望第一次嘗試此品牌會帶來很好的體驗

星期四, 1月 03, 2013

CORSAIR Force GS 240GB單款與Raid0 SSD效能實測

Solid-State Drive固態硬碟算是四年來能對電腦效能大幅提升的新硬體
不管是DeskTop PC或是Notebook都能因加裝SSD讓系統處理時間縮短許多
這也是SSD推出那麼多年,市場依然熱門的主因,但價格比HDD高上許多也間接影響普及度



每年SSD價格幾乎都會碰到打對折,讓市場接受度也逐年提高,大都是以100或200美金為界限
由歷史價位來看,前年價位約200美金為60GB,去年則是120GB,而今年則是以240GB為主
今年同時也有不少100美金左右的120GB SSD,此價位讓更多消費者在可接受的預算內

從三年多前美國品牌CORSAIR便開始推出SSD產品線,稱得上是很早就進入此領域的品牌
控制晶片也從一開始SATA2搭載SAMSUNG,後來有SandForce與Marvell等主流產品線
看得出採用種類不同的控制晶片來為自家SSD產品線帶來更多不同效能與價位的市場選擇

本回入手的GS SSD為Force Series,此系列推出已久,先前已有Force 3與GT兩種版本
Force Series顧名思義就是使用SandForce控制晶片的SSD,搭配不同NAND Flash做變化
首先看到產品外包裝,將金色做為GS主要代表顏色之一


內容物
左邊為產品保固說明書,中間為Force GS 240GB,右邊為黑色2.5轉3.5吋固定架與SSD安裝螺絲


產品尺寸為2.5吋,容量為240GB,官方規格在ATTO Disk Benchmark最高可達到555/525 MB/s
Random 4K寫入效能最高可達90k IOPS,為目前SSD市場上4K效能極高的規格


正面金屬外殼使用相當亮眼的紅色烤漆,摸起來有霧面顆粒的質感
CORSAIR提供三年保固,在容量規格有128/180/240/360/480GB共五種
容量規格提供豐富的選擇性,使用者可以依預算與需求來選擇所需要的SSD容量


背面使用黑色金屬髮絲紋路材質,這樣的設計有助於質感的提升
左下方為SATA3與電源接孔,旁邊有銀色雷射貼紙
為了保固或內部硬體的安全著想,建議還是保持原貌比較好


Force Series GS使用能見度最高的SandForce SF-2281控制晶片
NAND Flash為印有SanDisk Mark的24nm IC共16顆,每一顆容量為16GB
有關於Force GS內部構造,有興趣的網友建議Google一下會有許多的拆殼照片,在此小弟就不多做分享

測試平台為Intel Z77晶片組,使用GIGABYTE G1.SNIPER M3
Gaming系列中高階Micro ATX規格,強調音效與網路晶片的用料
採用Creative最新CA0132四核心音效處理晶片,支援THX、CRYSTAL VOICE等音效技術


搭載三根PCI-E X16、一根PCI-E X1,在Micro ATX尺寸中有著不錯的擴充性
加上Intel晶片組以往在IO傳輸能力表現都比較好,對SATA3規格的SSD應能有較佳的表現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5-3570K
MB: GIGABYTE G1.SNIPER M3
DRAM: CORSAIR DOMINATOR-GT 1866 8GBX2
VGA: Intel HD Graphics 4000
HD: SanDisk Extreme 240GB / WD 1TB 7200轉
POWER: Thermaltake TR2 600W
Cooler: XIGMATEK HDT-S1283
OS: Windows8 Ultimate 64bit


單顆SanDisk Extreme 240GB安裝在白色SATA3
非OS系統碟,裡面沒有任何資料,在Intel Z77平台做效能測試
HD Tune Pro 5.00
Black Size是此軟體比較特殊的一環,左邊為預設值64K,右邊更改為1MB
64K - Read - Average 408.7 MB/s Access Time 0.116ms
1MB - Read - Average 521.3 MB/s Access Time 0.117ms


HD Tune Pro 5.00將Black Size設定為1MB就可以接近最佳效能

64K - Write - Average 336.7 MB/s Access Time 0.143ms
1MB - Write - Average 331.4 MB/s Access Time 0.108ms


Read - Random Access & Extra tests


Write - Random Access & Extra tests


File Benchmark
Sequential 4KB randon Read - 66732 IOPS / Write - 91984 IOPS
ATTO DISK Benchmark超過512KB以上測試時就達到最高讀取557.9 Mb/s,寫入535.6 MB/s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524.1 MB/s Write - 288.7 MB/s
< All 0xFF, 0Fill> Read - 527.4 MB/s Write - 524.9 MB/s
< All 0x00, 1Fill> Read - 527.6 MB/s Write - 525.1 MB/s


CrystalDiskMark預設測試為隨機測試,如右圖在寫入的數據會偏低
主要是因為SandForce控制晶片的架構特性,在隨機的演算方式會碰到偏低的狀況
左圖CrystalDiskMark測試改為兩種純粹循序模式,寫入表現就可以接近官方規格的數據

AS SSD Benchmark - 811
Seq Read - 519.43 MB/s Write - 274.13 MB/s
4K - 64Thrd Read - 224.70 MB/s Write - 214.04 MB/s


AS SSD Benchmark在Seq Write測試項目應該與CrystalDiskMark類似
Compression Benchmark寫入是由280多MB/s開始往上提升,最後超過480MB/s的效能
SandForce在Sequential Write使用特殊的演算方式,這也是SandForce控制晶片在效能上較弱的部分
在連續或隨機讀取、4K效能與連續寫入是SF-2281控制晶片較為拿手的強項

PCMark Vantage - HDD Score : 78671
CrystalMark Sequential Read 503.02 MB/s Sequential Write 500.48 MB/s


IOMETER 2008
1分鐘 - 100% Read / 100% Random 4KB
Total I/Os per Second => 55773.68


3分鐘 - 100% Read / 100% Random 4KB
Total I/Os per Second => 56190.92


1分鐘 - 100% Write / 100% Random 4KB
Total I/Os per Second => 91791.99


3分鐘 - 100% Write / 100% Random 4KB
Total I/Os per Second => 91553.28


先前分享過SandForce SSD,在3分鐘後會明顯衰退,這部份可能與自家的軔體功力有關
以GS使用SandForce控制晶片來說,IOMETER 2008在Random Read / Write 4KB測試表現很好
1分鐘與3分鐘都沒有明顯速度衰退的痕跡,些微增加或減少都可視為誤差值

SSD Benchmark TOTAL => 5026.30


此軟體測試比先前分享過Marvell 88SS9174-BKK2控制晶片SSD的3700分還要高上許多
感覺使用SandForce控制晶片的SSD在某些軟體上還是有它的優勢

接著第二部份就是使用兩顆240GB GS運行Raid 0模式


兩顆CORSAIR Force GS 240GB安裝在白色SATA3
非OS系統碟,裡面沒有任何資料,在Intel Z77平台做效能測試
HD Tune Pro 5.00
Black Size是此軟體比較特殊的一環,左邊為預設值64K,右邊更改為8MB
64K - Read - Average 1028.7 MB/s Access Time 0.123ms
8MB - Read - Average 1040.1 MB/s Access Time 0.122ms


64K - Write - Average 325.8 MB/s Access Time 0.094ms
1MB - Write - Average 891.9 MB/s Access Time 0.153ms


Read - Random Access & Extra tests


Write - Random Access & Extra tests


File Benchmark
Sequential 4KB randon Read - 84750 IOPS / Write - 169440 IOPS
ATTO DISK Benchmark超過128KB以上測試時就達到最高讀取1118.4 Mb/s,寫入1047.5 MB/s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1012 MB/s Write - 529.9 MB/s
< All 0xFF, 0Fill> Read - 1064 MB/s Write - 993.1 MB/s
< All 0x00, 1Fill> Read - 1063 MB/s Write - 875.5 MB/s


HD Tune Pro 5.00在以上許多測試項目都接近兩倍的效能,CrystalDiskMark數據也差不多如此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可以測試SSD最佳讀寫效能的軟體,測試所需時間也不長
此處得到的最大數據幾乎是2倍的表現,可以讓Raid 0模式達到最高效能的發揮

AS SSD Benchmark - 1423
Seq Read - 1031.05 MB/s Write - 517.00 MB/s
4K - 64Thrd Read - 456.30 MB/s Write - 407.31 MB/s


在Raid 0模式下AS SSD Benchmark總分增加約有75%

PCMark Vantage - HDD Score : 77278
CrystalMark Sequential Read 1045.61 MB/s Sequential Write 940.61 MB/s


PCMark Vantage中HDD Score分數沒有增加,也許是測試項目並無法發揮Raid 0優勢
CrystalMark測試中還是有近兩倍效能的進步

IOMETER 2008
1分鐘 - 100% Read / 100% Random 4KB
Total I/Os per Second => 75398.85


3分鐘 - 100% Read / 100% Random 4KB
Total I/Os per Second => 68926.28


IOMETER 2008在Random Read 4KB增加約24~35%左右
1~3分鐘後的效能降低約9%

1分鐘 - 100% Write / 100% Random 4KB
Total I/Os per Second => 112569.77


3分鐘 - 100% Write / 100% Random 4KB
Total I/Os per Second => 112823.49


IOMETER 2008在Random Write 4KB增加約23%左右

SSD Benchmark TOTAL => 7455.18


此軟體在效能方面也增加約48%左右

windwithme以往分享SSD Raid 0測試時曾提到幾次
當時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還不支援Raid 0 Trim功能,使用一段時間會有降速的狀況
不過前幾個月推出的Storage Technology Drive 11.5版已經正式支援Raid 0 Trim功能
這對喜好追求速度的使用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消息,放心將SSD設定為Raid 0模式讓速度可以倍增
也進一步讓SSD未來在效能提升與應用層面都有很大的幫助



SandForce SF-2281控制晶片推出至今大約也有一年半以上
從一開始定位在高階SATA3 SSD,到現在市場大量普及後,幾乎有八成SSD品牌都使用此控制器
價格也慢慢接近SATA3 SSD入門版本,當然會依每個品牌服務與保固時間長短會有價格上的不同
普及與價位是SandForce架構的優勢,劣勢是隨機寫入會由起速200多MB/s慢慢加到500 MB/s

此回CORSAIR Force GS搭載不同製程的NAND Flash,在某些部份效能上有些許提升
對於Max Random 4k Write (IOMeter 08)超過90k IOPS (4k aligned)應是最主要的差異
本回分享SandForce SF-2281控制晶片搭配不同NAND Flash的效能表現
另外對於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Drive在Raid 0高效能也一起分享
提供給未來有SSD需求或還在研究效能的網友一個實測參考

如果小弟的分享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我按個讚,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