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23, 2011

MSI Xparty X79主機板新品發表會‏體驗分享



距離Intel上一代高階產品線LGA
1366平台也已經經歷三年的時光
Intel除了先前LGA 775平台相當長壽之外,LGA 1366也是近幾年少數在市場存活很久的平台
LGA
2011接替LGA
1366的新平台,在11/14正式發表,同時相容的晶片組為X79
當然各大MB品牌也視為重點產品,在上市前就可以在網路查到許多X79產品型號出現

微星科技MSI在11/14當天也舉辦X79新品發表會,展出自家新推出的四款X79
MB
下圖為現場提供的餐點,好像已經變成發表會不成文的規定,可以讓與會人士取用
個人偶爾有空時會去參觀某些發表會,不過很少會吃在現場提供的餐點
但回家看照片都會覺得很可口的樣子,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飲料或是冰水也沒有喝,也可能是因為個人習慣吃飽再出門的因素...


首先剛開始當然是先以簡報方式來介紹產品,詳細解說MSI此回X79的軟硬體特色


沒想到軍規用料轉眼間已經推進到第三代,由圖中可以看出在用料上的區別
不過圖表中已經推出五星級(讓人聯想到上將階級?),表示以後還會有進步的空間嗎?


這功能簡單說就是可以把超頻檔案存取出來,在網路上提供給網友套用超頻設定值
還記得以往DFI也推出過此功能,但MSI是在UEFI圖形介面中首家再推此技術的品牌


比較意外的是Intel也有通路行銷主管來介紹此回Sandy
Bridge-E介紹的特性
明白指出E是代表Extreme的意思,並非某些網友猜測的Expensive(不過個人比較認同這個用詞...誤XD)。


Sandy
Bridge-E對於CPU與Chipset的關係圖,左右兩邊為此架構之特色


剛開始推出的兩款CPU皆為6C12T架構,當然也都在高階產品與高價位的定位
型號分別為i7-3930K與3960X兩款,查到市面上的報價為台幣18888與33333元...(靜)
LGA
2011這兩款CPU價位與先前X58時期的970和990X幾乎是一模一樣


近兩年來封閉式水冷當道,Intel也開始在自家高階CPU提供此類型的水冷散熱器做搭配方案
先前小弟windwithme已經分享過幾款封閉式水冷,在效能與靜音方面有不錯的平衡點


這張圖就比較讓人有驚喜,X79現階段搭配Sandy
Bridge-E CPU
未來也可以搭配IVY Bridge-E CPU,只不過對應22nm的CPU在推出時間目前還不清楚


圖中表示LGA
1155高階2700K搭配Z68如果無法滿足需求,此平台與上一代1156一樣都為中高階產品線。
可以考慮升級最高階LGA
2011平台,像是3930K搭配X79這樣的組合
只不過這樣的組合會讓預算再高上約8000~11000元


3960X使用黑色外盒,3930K使用常見的藍色外盒
紙盒體積上也比以往小上許多,因為散熱器需要另外選購


MSI在現場所展示的Live
Demo,右邊LCD撥放有關X79功能介紹的影片


MSI
X79產品線共發表四款,照片中為其中三款


X79A-GD45為目前MSI
ATX規格之入門X79版本


Micro
ATX規格的X79MA-GD45
對於小主機高效能有興趣的使用者,應該會注意到此款X79


中階定位的ATX
X79 - X79A-GD65,特別之處是擁有8DIMM DDR3插槽


MSI中最高階的X79
- Big Bang-XPower II
好像許多品牌都將高階MB改用特殊命名法,不再依照自家產品線型號的數字大小來計算


Big
Bang-XPower II與X79A-GD65合照比較


現在也請到一位SG與MSI
X79相關產品合照


LGA
2011接替2008年11月發表的LGA
1366,在晶片組命名X79也與上一代X58十分相似
甚至連最高階的Corei7-3960X價位也與i7-980X當時的市場定價一樣
X79方面入門大約8000元起跳,高階X79到台幣一萬多元都有不少的選擇
LGA
2011屬於Intel最高階的平台,在市場上也只有少數金字塔頂端消費族群有能力購入
與先前不同的地方在於低至中高階的LGA
1155平台提前推出,這部分的市場明顯大上許多
未來還會有較低價的4C8T
i7-3820出現,屆時X79如果能有更平價的版本,應該會更有助於市場的普及。
LGA 2011能否像先前LGA
1366那樣長壽,應該也會是消費者所在意的是一個重點

如果小弟的分享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我按個推,感謝

星期二, 11月 22, 2011

美國Lowepro Adventura 140平價相機包入手分享



windwithme個人從2005年開始購入第一台單眼到現在也已經有近7年的時間
這段期間入手過十台以上的單眼相機,當然對於相機包方面也買過超過十幾款
最近又因為入手SONY NEX與Panasonic GF系列的輕單眼機種,又花不少時間研究相機包...

起初考慮中小型的相機包,可以裝一機兩鏡為主,價位希望不要超過台幣1000元太多
許多品牌的相機包在此需求內已經超過台幣一千多元,跟大上一兩個等級的相機包價位差不多。
比來比去還是看到Lowepro的產品,一來是美國知名品牌,二來它的用料還不錯
三來它的價位比其他知名品牌的同級產品便宜二成以上
先前做功課時已經比較過多款差不多尺寸的相機包,不少知名品牌要價1200~1600元左右

Adventura系列有120/140/160/170這四種,隨著數字越大尺寸也就越大
顏色有黑色與藍色兩種,原本是比較喜歡藍色Adventura 120
不過經詢問幾家店面之後,發現現貨只有黑色140版本,在價差不大也在預算1000元左右也就接受了...
由於沒有外箱可以開就連外包裝袋也一起入鏡


正面照片讓吊牌一起入鏡,裡面會印上一些簡單的資料,比如說尺寸大小與生產地
Adventura Serie台灣翻譯為艾德門系列,140版本的外部尺寸為21W X 15D X 21.5H 公分


正面最外層使用扣具設計,這方面可以提高安全性,因為也有朋友擔心只用黏貼固定的相機包
Adventura 140主要材質為600D聚酯纖維、600D耐撕裂尼龍
黑色版本的配色較有一體性,已經買過太多黑色的相機包,個人對140還是想要藍色版本


背面上方有印上型號,讓使用者方便辨識


左右兩旁有側背帶的扣具與網狀束緊口袋,有手提功能但沒有腰背帶的設計


前置拉鍊口袋可以放記憶卡或其他較扁平的小配件


打開後內部一覽,右方為黑色側背帶,若能有減壓設計會更好


內部橘色織布相當厚實,這也是個人選購相機包所在意的一個重要環節
除了外層有扣具外,此處也有拉鏈設計,為相機包內的物品做雙重保護


內附兩個活動式隔版,可以依使用者需求做調整,使用一機兩鏡通常只會用到一個隔版


內部空間一覽,內尺寸為17W X 9.3D X 17.5H 公分


左邊Panasonic GF2安裝14mm F2.5鏡頭,右邊14-42mm鏡頭
左邊放機身後空間感是還好,不過右邊因為鏡頭太小顯得有些空曠,看來是使用者可以再多裝一些物品。


調整一下相機色調,以下拍出來的橘色色澤較為接近實品
不過依每個網友LCD色澤表現不同,還是會有些落差,但此照片至少在小弟LCD上是較為接近實品的顏色。


從年初入手放到現在還沒有空分享的SONY NEX3與Panasonic GF2
應該會找時間來做個簡單的開箱分享,此外還有三個相機包在旁邊等待可以分享的那天到來...


後來朋友拿他的Nikon D3100加Tamron 18-200mm放入後非常合適,旁邊還可以再放一顆定焦鏡
我認為Lowepro Adventura 140比較適合入門單眼相機,像是D5100或600D的組合
對於GF2雙鏡組還是要Lowepro Adventura 120會更為合身許多
當天偷懶沒帶相機到現場,還有只差150元就能讓Adventura 120跳級到下一個140更大尺寸。
以上故事告訴我們,買相機包千萬要帶自己的相機去比對,也不要太過於貪小便宜,裝起來合適才是王道!

最近有朋友在網路上買幾件以下保暖排汗衣,使用後他覺得不錯又介紹給小弟
話又說回來身邊常勸敗的朋友好像不少...加上最近天氣也著實冷了許多,也是有穿保暖衣的必要
每過一年就好像越不經寒冷的身子骨,在考慮後就入手朋友推薦的該款安東機能3M保暖衣
因為小弟鮮少分享生活用品,感覺至少應該同時要有兩個品牌以上的保暖衣做比較才好
電視上一直廣告7-11發熱衣或是遠東F.E.T的發熱內衣,也看過網路上幾篇7-11先前舉辦的報名試用文章
小弟決定後迅速透過網路訂購發熱衣,過兩天到貨後有時間將做兩款衣服的體驗分享


那...至於AMD FX8120超頻4.6GHz燒機難產、Intel i7-2700K挑戰5.4GHz或Acer輕薄筆電的使用心得
就暫時拋諸腦後吧!!!裝死ing...XD

如果小弟的分享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我按個推,感謝

星期五, 11月 11, 2011

Intel Pentium G620T搭配GIGABYTE H61N-USB3之平價ITX效能分享





記得以往ITX的平台規格多數是要以NoteBook CPU與SO-DIMM做為搭配
這樣的硬體規格不僅會讓所需的花費拉高,此外MB價位也比同級ATX MB貴上好幾倍
近三年來也因為HTPC市場需求抬頭,讓ITX產品數量漸漸地變多,能見度也日漸提高

以前在網路上比較容易看到AMD ITX平台,3D內顯較強是某些MB品牌愛用的主因
由於Intel上一代LGA 1156內顯效能開始追上AMD,加上今年初Sandy Bridge又有3~5倍的3D效能增進。
許多大廠今年也開始推出H67或H61晶片組的ITX MB,價位也比以往產品低上許多
大多只比ATX或M-ATX同級產品貴上一點而已,有助於購買HTPC使用者在整體預算上的降低

目前H61是LGA 1155平台中最低價位的晶片組,加上各MB廠競爭激烈,C/P值比以往平台高上不少
CPU方面Intel使用老產品線命名法,冠上Pentium與Celeron卻導入Sandy Bridge架構的高效能雙核CPU。
本回使用Intel Pentium G620T,價位會比G620高上一點,網路上資料大約高7塊USD左右


型號後面有T表示為低發熱量的版本,當然時脈與電壓也會因此降低一些
可惜在台灣市場並沒有引進此版本的CPU,建議可以將自己的G620仿照G620T規格來設定使用。
右邊為Intel所附散熱器,到底與非T版本有何不同之處,底下會以更詳細的照片做對比


Intel Pentium Processor G620T時脈為2.2GHz
實體2 Cores不支援Hyper-Threading技術,最高達到2執行緒,簡稱2C/2T
32nm製程,Max TDP 35W,L3 Cache共有3MB,為LGA 1155入門級2 Cores CPU


原廠散熱器比較
左方為常見的Intel 2 Cores CPU版本,對於Celeron、Pentium或Core i3多數使用此款散熱器
右方為G620T散熱器,可以明顯看出厚度減少許多,縮小體積後將更增加安裝在小Case內的便利性。


MB使用GIGABYTE近期所推出的H61N-USB3,Mini-ITX規格,尺寸為17 X 17 cm
雖然比M-ATX的H61 USB3版MB還貴上一點,但與以往ITX MB相比之下,這個價位算是相當平價


CPU供電採用4+1相,在H61無法調整倍頻的狀況下,搭配Core i7也可以提供足夠的電力
2 X DIMM DDR3插槽,最高可以擴充到16GB,內建兩個SATA2插槽較為精簡


IO
1 X S/PDIF光纖與同軸輸出插座
1 X D-SUB / DVI / HDMI
4 X USB 2.0(黑色)
2 X USB 3.0(藍色)
1 X RJ-45網路孔
1 X eSATA(黃色)


H61N-USB3供電處一覽,GIGABYTE向來強調用料,這方面有不錯的表現


此處有安全加密功能的TPM擴充插槽,H61晶片組也用獨家設計的大體積散熱片,質感相當好


背面供電處用料,由於ITX尺寸較小,有時設計會將某些晶片焊在背部


BIOS畫面之一,M.I.T.調效選單
底下會有一些硬體的即時資訊


時脈設定頁面
有CPU倍頻可往下調整,DDR3時脈,G620T的選項為800與1066MHz
Integrated Graphics時脈是可以較大範圍調整的選項


CPU相關技術選項
CPU使用核心數也可往下調整,C1E為省電降頻功能


DDR3參數設定,此為修改為CL6 7-6-18 1T增加頻寬效能


電壓頁面
G620在MB內顯示的CPU預設電壓為1.065V,G620T則為1.020V
電壓部份雖然差異不大,可以透過手動調整更有效降低電壓,照片中降到0.800V,可以穩定通過燒機軟體測試。
DRAM方面也直接將1.500V降到1.300V來使用,可以達到同時降低功耗與熱量的目的


PC Health Status


在LGA 1155這個世代中,如果想要大幅度超頻就必需要同時擁有K版CPU與P67/Z68晶片組的MB
對於ITX平台是不太需要這方面的用途,加上Sandy Bridge的基本效能比起以往還要高上一些
重點反倒是如何壓低耗電量或發熱量,讓整個平台更節能才是ITX平台追求的首要目標
可以透過MB中一些BIOS選項來做電壓或效能的調整,讓此平台的參數達到更優化的效果

測試平台
CPU: Intel Pentium G620T
MB: GIGABYTE H61N-USB3
DRAM: CORSAIR CMX8GX3M2A1600C9
VGA: Integrated Graphics
HD: TOSHIBA 750GB
POWER: Thermaltake TR2 450W
Cooler: Intel 原廠散熱器
OS: Windows7 Ultimate 64bit


效能測試
CPU 99.8 X 22 => 2195.0MHz
DDR3 1064.2 CL6 7-6-18 1T
GPU 1100MHz

Hyper PI 32M X 2 => 15m 47.608s
CPUMARK 99 => 338


Nuclearus Multi Core => 7569
Fritz Chess Benchmark => 6.80/3263


CrystalMark 2004R3 => 100733


CINEBENCH R11.5
CPU => 1.71 pts
CPU(Single Core) => 0.88 pts


PCMark Vantage => 5117


Windows體驗指數 - CPU 6.1


以上硬體平台的效能表現超越AMD半年前所推出的ITX E350 APU平台有2~3倍以上
Sandy Bridge單線CPU執行能力相當地高,在雙核方面也得到很高的效能數據
這樣的ITX平台效能已經非常足夠HTPC使用,若改用Celeron G530,也會比起以往最低價的ITX平台再便宜一些。

DDR3測試
G620T DDR3 1064.2 CL5 6-5-18 1T
ADIA64 Memory Read - 12352 MB/s
Sandra Memory Bandwidth - 10982 MB/s
MaXXMEM Memory-Copy - 12909 MB/s


Sandy Bridge架構在DRAM效能方面也有明顯的加強,這幾年小弟已經分享過幾個Intel ITX平台
就以ADIA64來看,同樣為ITX並且使用內顯輸出的平台,LGA 1156約為7641 MB/s,LGA 775約5930 MB/s。
G620T分別有161%與208%的效能增進,再對於AMD E350 APU的3936 MB/s頻寬差距又拉到更大
DRAM效能的提升也讓使用者能打破傳統ITX平台的效能只有入門或是堪用的負面印象

溫度表現
系統待機時 - 35~41(室溫約27度)


CPU全速時 - 45~49
Intel Burn Test v2.4,Stress Level Maximum


因為與先前G620的溫度表現相比之下,G620T溫度表現還算可以接受
G620T CPU全速下的溫度約較為低3~4度,如果差距可以有5度以上的表現個人會認為更佳
不過也有可能是兩款CPU散熱器厚度不同,讓G620T的散熱能力較低一些,造成溫度差距變小
以一般使用環境下,裸測的燒機溫度不超過50度,還是有不錯的水準

耗電量測試
系統待機時 - 29W


CPU全速時 - 40W
Intel Burn Test v2.4,Stress Level Maximum


OCCT Power Supply測試(CPU與GPU同時全速運作)時 - 54W


G620T功耗這方面表現的較優,與先前分享過的G620數據對比之下,G620T在CPU全速狀況低了10W左右
Intel 32nm製程加上單核執行效能較高的優勢,讓雙核CPU在ITX平台可以達到低溫省電與高效能的三大目的。

Intel HD Graphics 內顯3D效能測試
預設時脈1100 MHz
3DMark Vantage => P1015


StreetFighter IV Benchmark
1280 X 720 => 26.58 FPS


OC時脈1500MHz
3DMark Vantage => P1383


StreetFighter IV Benchmark
1280 X 720 => 33.28 FPS


Intel Sandy Bridge在3D的內顯效能比起上一代LGA 1156還要高上不少
如果對於這方面有需求的使用者,也可以考慮更高階的Intel HD3000系列,但CPU價位會高上不少就是了。
超頻範圍也還不錯,超頻前後3D效能有25~36%的效能增加
當然內顯的效能,只是提供一些有3D需求不高的使用者來使用,現今還是不容易取代入門級的VGA產品

現在多數ITX MB都會提供一根PCI-E X16做為日後升級VGA效能的用途
不少ITX Case都要使用Low Profile規格的VGA才可以順利安裝
此回使用GIGABYTE R645OC-1GI做外接VGA的3D測試
Core/Memory時脈為675/1600 MHz,產品配件已經有附上Low Profile以便於ITX平台之安裝


搭載1GB DDR3,晶片為AMD Radeon HD6450
此款為OC版本,會比HD6450的預設效能還要高上一些,價位落在入門等級的VGA市場


3DMark Vantage => P1807


StreetFighter IV Benchmark
1280 X 720 => 53.41 FPS


Radeon HD6450為AMD最新系列的入門3D繪圖晶片,效能方面大約是此Intel平台內顯的2倍左右
從Low Profile規格來看,兼顧VGA體積、溫度與省電三方面為主,在效能方面表現會比大尺寸VGA還要低上一些。
以上HD6450效能提供給其他ITX平台或是日後要升級Low Profile VGA規格的使用者做為參考
如果是使用非ITX規格的PC主機,就可以不需要局限於VGA尺寸,選擇其他效能與效能都較高的VGA會較佳。


GIGABYTE H61N-USB3優點
1.提供D-SUB / DVI / HDMI共三種顯示輸出格式與S/PDIF光纖/同軸輸出
2.四個USB 2.0與兩個USB 3.0,可加裝USB無線網路卡做性能擴充
3.支援Sandy Bridge全系列CPU,LGA 1155 CPU從Clereon到Core i7皆可使用
4.搭配32nm入門雙核CPU,在溫度、耗電量表現都相當有優勢
5.內顯3D效能比起LGA 1156有明顯進步,在DDR3頻寬方面也增強不少

缺點
1.SATA只有兩個可以安裝
2.價位上再低一點會更有C/P值

效能比 ★★★★★★★★☆☆
用料比 ★★★★★★★★★☆
規格比 ★★★★★★★★☆☆
外觀比 ★★★★★★★★☆☆
性價比 ★★★★★★★★☆☆



ITX平台要當HTPC用途還需考慮到是否有能順暢播放高畫質影片的效能
對於此Intel平台當然不成問題,先前測試已經有分享過Intel HD Graphics在高畫質影片的效能
播放1080P藍光影片時,CPU使用率最高只達到約10%左右,新一代平台已經不像以往會讓使用者擔心影片播放品質。

GIGABYTE對於H61N-USB3的IO擴充性相當不錯,很適合做為HTPC或是高效能的小PC使用
如果能改為四個SATA版本,加上價格再低上一點,相信會是一款功能完備的高C/P ITX產品
CPU可以選擇的範圍也很大,使用者可以依預算做搭配,看是要使用更高階的Core i3或是i5 CPU
或是要用最低預算來組高效能的ITX平台,此時就可以選擇Celeron G530或是Pentium G620來搭配
最近開始看到FM1 APU的A75晶片組也有ITX產品,希望未來能有越來越多MB品牌加入競爭ITX這塊市場。
讓市場上有更多的ITX MB可以選擇,進一步也可以讓價格越來越平價化,相信對消費者將會是一大利多
本篇分享的是少見的Intel G620T低功耗版本,在台灣代理沒有此版本是比較可惜的地方,還是提供給喜愛ITX的網友做為參考

如果小弟的分享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我按個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