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以自身的親身使用經驗來分享每一款3C產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扮演著什麼樣的定位,以設計、用料以及優缺點等各項環節分享,提供網友或消費者在選購前更精準的產品分析。 In current tough competitive market, you should know the product position, design concepts, components usage, pros and cons before you buy it. I would like to share my own experience to help you before making right decisions.
星期一, 8月 01, 2011
Intel 320/510新系列SSD於PC與NB雙平台實測
全名Solid-State
Drive簡稱SSD,最近三年多來才出現在PC市場新儲存產品
擁有近直線式傳輸效能與超快速搜索時間,在效能上明顯領先傳統HDD許多
也有網友會覺得使用SSD過一段時間後,就很難再回去習慣HDD的速度感
先前用一款100/80
MB/s的舊式SSD,再與100/100 MB/s
HDD做開機與檔案開啟速度比較
結果還是SSD較快許多,這也是因為效能不像HDD有內外圈較大的落差,與搜尋時間快上許多的原故。
這兩點讓SSD在許多方面的效能表現比起HDD的速度都還要快上不少
先前SSD效能發展過程來看,曾經有一段時間停留在最高讀取接近300
MB/s
有可能是因為SATA2頻寬限制的關係,隨著SATA3規格漸漸普及與Intel晶片組也開始支援
去年開始就有突破300
MB/s的SSD陸續上市,今年更是有不少400~500
MB/s以上的高速SSD產品出現。
也因此SSD產品會因為容量大小與效能高低,造成不同的市場價位或產品定位
Intel在SSD領域也耕耘了許多時日,對於重要NAND
Flash與控制晶片都有自行研發的能力
先前在2.5吋版本是以X25-E/X25-M來區別SLC與MLC架構,後來又推出MLC平價版本的X25-V
SLC雖然架構較佳,因為成本太高的問題,目前在市場上SLC
SSD已經越來越少見到
在系列命名上也不同於以往,最近推出兩款SSD新產品線,改以320、510為代號
首先看到的是320 SERIES
160GB,外包裝與新系列CPU同樣,都使用Intel新的品牌圖案
當然主要藍色為Intel代表色,保固期限由三年改為五年,相信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件好消息
內附配件
2.5轉3.5吋固定架、固定架與SSD安裝螺絲、4Pin轉SATA電源線與SATA線材
安裝CD、簡易說明書與相關貼紙
外觀與前代俗稱G2版本的34nm
X25-M相同,320在容量範圍有40~600GB,比以往大上許多
控制晶片型號PC29AS210BA0
MLC NAND
FLASH為29F16B08CCMEI,共有12顆,緩衝快取為64MB
320系列製程進化到25nm,型號上也改為G3,最高容量可達到600GB
160GB在官方數據為讀取270
MB/s、寫入165 MB/s
4K讀取39000 IOPS,4K寫入21000 IOPS,隨著SSD容量越大,效能也會往上提升一點
背面為金屬質感,如果能再做拋光處理,相信質感會更好
右上方金手指為SATA與電源接孔,最高只支援到SATA2,依320
SERIES效能來說算是合理
另一款是較為高階的510
SERIES,容量方面有120/250GB兩種
外殼上不同Intel以往SSD產品,控制晶片型號Marvell 88SS9174
MLC NAND
FLASH為29F64G08CAMDD,共有16顆,緩衝快取為128MB
內附配件與320系列相同,唯一不同處在於510
SATA線材為黑色
原廠保固為三年,這方面與320SERIES較為不同,希望未來也有機會延長為五年
背面的外殼與正面是一致的,左下同樣為電源與SATA接孔,支援到SATA3最新傳輸規格
510
120GB的官方數據,SATA2/SATA3分別為讀取265/450 MB/s、寫入200/210 MB/s
4K讀取38000
IOPS,4K寫入14000 IOPS,510隨著SSD容量越大,效能同樣也會更好一點。
桌上型PC測試平台使用GIGABYTE
Z68MX-UD2H
Z68是目前Intel最新的Sandy Bridge晶片組,將以它來測試SATA傳輸效能
Z68同時擁有P67超頻特色與H67內顯輸出的規格
晶片組也有原生SATA3,搭配各MB廠的其他外接晶片,也同時擁有USB
3.0等其他最新技術。
Z68特有Intel
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提供給小容量SSD與HDD混合加速的優勢
GIGABYTE也推出更方便的EZ Smart
Response,讓使用者HDD在AHCI或IDE模式下就可以開啟SRT。
不需要重新將BIOS設定為RAID模式,再讓HDD重新安裝OS的繁雜程序,減少使用者所需花費的時間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5-2400
MB: GIGABYTE Z68MX-UD2H
DRAM: CORSAIR VENGEANCE
CMZ8GX3M2A1600C9 PK1
VGA: Intel HD Graphics 2000
HD: Intel 320 SERIES
160GB / 510 SERIES 120GB
POWER: CORSAIR Builder Series CX430
Cooler:
Intel 原廠散熱器
OS: Windows7 Ultimate 64bit
Intel 320
SERIES 160GB安裝在藍色SATA2
非OS系統碟,裡面沒有任何資料,型號SSDSA2CW160G3在PC平台做效能測試
HD Tune
Pro 4.60 Benchmark
Read - Average 205.3 MB/s Access Time 0.121ms
Write -
Average 158.0MB/s Access Time 0.080ms
Random
Access
Extra
tests
Sequential middle
Read - 207.169 MB/s
Write - 157.031
MB/s
Random seek 4KB 11339 IOPS
File
Benchmark超過512k以上測試時就達到250 MB/s以上的效能
ATTO DISK
Benchmark超過32k以上測試時就達到最高讀取282.4 Mb/s,寫入175.8 MB/s
320
SERIES不屬於高階效能的SSD定位,但在HD Tune Pro多數測試中有非常不錯的傳輸效能表現。
尤其是在寫入的效能,比起上一代X25-M
G2只有70~100 MB/s的數據,有超過60%以上的效能進步
ATTO DISK Benchmark中最高可以達到280/175
MB/s以上的讀寫效能,這方面表現超過官方數據
ADIA64 Read Test Suite - Linear Read(Middle)
266.7 MB/s
FDEBENCH測試得到讀取267.3 Mb/s,寫入168.1 MB/s
CrystalDiskMark讀取274.6
Mb/s,寫入174.2 MB/s
ADIA64
Linear Read Average 265.1 MB/s
AS SSD Benchmark
Seq Read - 264.09 MB/s
Write - 170.07 MB/s
4K-64Thrd Read - 139.28 MB/s Write - 60.99 MB/s
ADIA64
Random Read 214.9MB/s
AS SSD Benchmark
4K-64Thrd Read - 35655 iops Write -
15614 iops
CrystalMark
Sequential Read 259.73 MB/s Sequential Write 166.15 MB/s
SiSoftware Sandra
265 MB/s
AS SSD
Benchmark在4K-64Thrd測試中,寫入效能比官方數據落差較大
小弟在測試中已經反覆測試10次以上,應該是所搭配的測試軟體其特性不同所造成的差異性
320
SERIES以上另外幾款測試軟體的效能也都表現的中規中矩
270/165 MB/s的規格,搭配4K表現依然是Intel
SSD強項,在多樣化的SSD市場屬於中階以上的效能
可以將320 SERIES視為X25-M
G2的進階版,讀取效能大同小異,在寫入與製程方面再增強的產品
Intel 510 SERIES
120GB安裝在白色SATA3
非OS系統碟,裡面沒有任何資料,型號SSDSC2MH120A2在PC平台做效能測試
HD Tune Pro 4.60
Benchmark
Read - Average 347.7 MB/s Access Time 0.183ms
Write - Average
212.2MB/s Access Time 0.069ms
Random
Access
Extra
tests
Sequential middle
Read - 351.765 MB/s
Write - 216.879
MB/s
Random seek 4KB 12766 IOPS
File
Benchmark超過512k以上測試時就達到400 MB/s以上的效能
ATTO DISK
Benchmark超過32k以上測試時就達到最高讀取461.2 Mb/s,寫入230.0 MB/s
HD Tune
Pro Benchmark在多款SSD的測試經驗都是會偏低一些,也許是因為此軟體測試的方面有所不同。
File Benchmark與ATTO File
Benchmark都可以發揮510 SERIES相當高的效能
基本上目前讀取超過400~500 MB/s,寫入超過200
MB/s以上就可以歸類為高階SSD產品
ADIA64 Read Test Suite - Linear Read(Middle) 444.4
MB/s
FDEBENCH測試得到讀取385.6 Mb/s,寫入204.8 MB/s
CrystalDiskMark讀取442.0
Mb/s,寫入214.1 MB/s
ADIA64
Linear Read Average 420.8 MB/s
AS SSD Benchmark
Seq Read - 405.85 MB/s
Write - 204.7 MB/s
4K-64Thrd Read - 85.32 MB/s Write - 62.97 MB/s
ADIA64
Random Read 350.5 MB/s
AS SSD Benchmark
4K-64Thrd Read - 21843 iops Write
- 16120 iops
CrystalMark
Sequential Read 390.51 MB/s Sequential Write 208.82 MB/s
SiSoftware Sandra
400.126 MB/s
控制晶片往往是一款SSD效能成敗的主要關鍵,Intel此回首次使用Marvell
88SS9174
在讀取方面的表現相當地好,在以上PC平台的測試最高達到461.2 Mb/s的數據
雖然Intel
4k的表現一直以來都是佼佼者,不過510並沒有讓人有太大的驚喜,希望4k這方面會有更突破性的產品面世。
耗電量比較
採用待機三分鐘內最低W數
2.5吋
WD 320GB為OS
幾乎都在39W不跳動
WD
320GB為OS加裝320 160GB SSD
大多落在39W,很少跳到40W
WD
320GB為OS加裝510 120GB SSD
39~40W,兩種瓦數各一半的跳動頻率
320 160GB
SSD為OS加裝320GB HDD幾乎都在39W不跳動
耗電量方面可以清楚看出,不管有沒有加裝SSD,增加耗電量約只有1~2W而已
以上同樣安裝HDD加SSD的平台來做比較,HDD耗電量還是比SSD較高一點,不過差距也並不算太大
NoteBook測試平台使用TOSHIBA最新第二代Core
i7機種
晶片組為Intel HM65晶片組
TOSHIBA此系列的機種,剛開始使用沒多久,就可以發覺在用料上的品質
喇叭音質是目前個人聽過中相當高的水準,鍵盤手感與塑膠仿髮絲紋的質感都還相當好
這三個設計方面,至少比個人用過的雙A某些新機種還要再好上一些
320 SERIES
160GB
ADIA64 Linear Read Average 252.6 MB/s
AS SSD
Benchmark
Seq Read - 253.81 MB/s Write - 166.77 MB/s
4K-64Thrd Read -
135.70 MB/s Write - 59.43 MB/s
FDEBENCH測試得到讀取252.2 Mb/s,寫入172.3 MB/s
ATTO
DISK Benchmark超過32k以上測試時就達到最高讀取280.7 Mb/s,寫入174.8MB/s
CrystalDiskMark讀取256.4
Mb/s,寫入170.5 MB/s
510
SERIES 120GB
ADIA64 Linear Read Average 370.5 MB/s
AS SSD
Benchmark
Seq Read - 440.53 MB/s Write - 204.73 MB/s
4K-64Thrd Read -
81.84 MB/s Write - 63.49 MB/s
FDEBENCH測試得到讀取374.4 Mb/s,寫入204.8 MB/s
ATTO
DISK Benchmark超過32k以上測試時就達到最高讀取479.3 Mb/s,寫入228.9MB/s
CrystalDiskMark讀取433.3
Mb/s,寫入212.9 MB/s
在NoteBook上的表現也非常好,有些項目與PC平台互有輸贏,但沒有太大的效能落差產生
基本上個人還是認為SSD運用於NoteBook上的優勢會比PC平台更多
因為2.5吋HDD比3.5吋HDD還要慢一些,加上同樣的價格可以入手的HDD容量大小相差很大
SSD雖然在容量上沒有優勢,不過與2.5吋HDD相較下的差異會小上許多
當然也不是說SSD不適於PC平台,只是如果考慮到C/P值的話,會比NoteBook平台更低一些
小容量SSD運用在Z68的SRT混合加速技術上,搭配2~3TB的HDD組合,會是比較恰當的PC平台搭配方式。
如果未來TRIM技術可以運用在RAID模式下,那對於SSD在PC平台的優勢會更加提升不少
Intel
SSD產品在市場相當常見,此回推出的雙系列SSD產品與其他品牌的SSD相比之下,價格明顯偏高一些。
由於Intel品牌形象加上售後服務都還不錯,所推出的SSD產品在一般消費市場接受度還是很高
未來希望320/510的價位可以再做調整,不但可以增加與其他SSD間的市場競爭力,也有助於市佔率的提升。
現在許多讀取/寫入效能在200
MB/s左右的128GB
SSD價位已經約200美金上下
同樣這個價位下,SSD容量從先前的64GB提升到128GB,對於實用度也相對提高
當然SSD在單位容量的價格,比起HDD還是高上很多,希望未來除了更高速的效能外,容量方面也能有降價的空間。
對於多數消費者而言,要選擇每一款3C產品前,對於基本功課還是多少要做一下,以免選到不是那麼滿意的產品。
當然首先是對於外觀、規格與售後服務的狀況,再來就是考慮到效能表現與對自身的實用性等等
本篇文章主要分享兩款Intel新系列SSD的實測參考資料,提供給有SSD需求的網友做為參考
如果小弟的分享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我按個推,感謝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