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對於自家Extreme定位的平台以往都會推出兩個世代的CPU
指得就是LGA 2011-3腳位的平台,2014年已有5系列CPU
也就是i7-5820K、5930K與5960X這三款,皆屬於Haswell-E架構
今年六月推出下一代Broadwell-E架構,製程也進步到14nm
對應晶片組依然是X99,在六月初有許多MB品牌做過產品線的更新
因為還是X99晶片組,在主要功能並沒有改變,只有加入附加的功能
前幾大的品牌在這波X99中大都更改外觀設計與加入RGB多彩燈號為主
本回分享主角為GIGABYTE推出的X99-Designare EX,隸屬超耐久產品線
採用黑色為主,白色與藍色散熱片為輔的配色,比起以往外觀設計還要出色
尺寸為常見的ATX規格,導入自家的超耐久用料設計來提升產品使用壽命
Intel不同於以往只推出三款高階Core i7,先前最高階通常是美金999元
此回又往上增加一款更旗艦級CPU,價位高達美金1700元左右的6950X
將更多工的Server級規格下放,高達10核心與20執行緒也就是10C20T
Broadwell-E採用14nm製程,最大發熱量Max TDP為140W
時脈3~3.5GHz / 10C20T / Intel Smart Cache(L3) 25MB,支援DDR4架構
新一代Intel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技術可將最高時脈提升到4GHz
不過跟上一代運作原理相同,是依CPU核心的負載量或溫度不同來調整時脈
主機板左下方
3 X PCIe X16,最高支援到3-Way AMD CrossFireX/nVIDIA SLI技術
此處PCIe頻寬會與M.2或U.2頻寬共用,若有共用時,頻寬會降為X8
1 X PCIe X16,頻寬為X8
1 X PCIe X16,頻寬為X4
1 X PCIe X1
1 X M.2 Socket 3,中央寫著NVMe PCIe白色檔板可拆下,支援長度達110mm
雙Intel GbE網路晶片並支援Teaming線路匯整功能
音效晶片為Realtek ALC1150,最高可達7.1聲道與High Definition Audio技術
主機板右下方
2 X U.2插槽,若使用i7-5820K及i7-6800K CPU時,U2_32G_1插座將無法使用
1 X 黑色SATA Express
4 X 黑色SATA3,1個SATA Express將佔用2個SATA3頻寬
2 X 黑色SATA3,此處不與SATA Express共用
X99提供支援Intel Smart Response / Rapid Start / Smart Connect技術
RAID部份支援RAID 0, RAID 1,RAID 5及RAID 10
4 X 黑色SATA3,僅支援IDE及AHCI模式
2個前置USB 3.0擴充Port與提供給X99晶片組之大型散熱片
主機板右上方
CPU區域使用8相數位供電,新式IR數位電源控制器與PowIRstage晶片
Server級Cooper Bussmann電感與超耐久黑色固態日製電容
8 X DIMM DDR4支援2133/2400~3600(OC),最高容量可以支援到128GB
CPU金屬蓋採用電鍍設計與鍍金防護CPU腳座,增加外觀質感與耐用度
I/O
1 X PS2 鍵盤/滑鼠
1 X DisplayPort輸入
2 X 2T2R SMA天線Port
1 X USB Type-C,支援USB 3.1
1 X USB 3.1 Type-A(紅色)
5 X USB 3.0 / 2.0(藍色或白色)
2 X RJ-45網路孔
5 X 音源接頭
1 X S/PDIF 光纖輸出
音效區域背面設計,將左右聲道分離放在不同的電路板夾層,避免干擾並保有較佳音質
GIGABYTE新改款的BIOS介面,主打直覺、智慧與友善
圖型介面的畫面如下,其實跟其他MB品牌有些類似,以快速簡單的畫面呈現主要狀態
當然也可以切換到傳統BIOS介面,則會多出很多功能選單
可以設定的細節也更多,提供給較為進階的使用者
右下點出小視窗可以切換多國語言,右方小視窗可點出了解系統目前主要狀態
M.I.T.是GIGABYTE主要超頻或是調校的選單
此處將i7-5960X倍頻設定為43,外頻依然為100MHz,做超頻至4.3GHz的動作
DDR4 2133也超頻至3000,對於參數與電壓會依每款IC的不同而自行去做調校
APP Center在GIGABYTE MB使用附加軟體是必須安裝得軟體
如果沒有安裝APP Center,其他GIGABYTE APP都無法開啟,全都整合在一起的功能
Color Temperature類似很多行動裝置上的濾藍光APP
也就是由使用者來自行調整色溫,偏暖黃光的色調對眼睛舒適度有所幫助
PC電腦上較少看到此功能,加入這個軟體也是個不錯的巧思
Ambient LED可依使用者喜好來調整燈光變化或是顏色
個人建議如果可以每個區域都分開調整的話,應該會更細膩一些
Ambient Surround LED區域
Realtek音效軟體,看起來比以往熟悉的Realtek軟體介面有所不同
版面配置跟圖案更改得更美觀,功能也有略為增加一些
實際聆聽配備為USHER S-520入門音響搭配AU-7500
以下為喇叭的聆聽感,這部份屬於個人喜好或主觀的部分
低頻 - 鼓聲還算不錯,重低音沒有糊掉的感覺,細節也處理也有水準之上
中頻 - 歌曲或是看影片時在人聲表現清晰,聲音厚實感的呈現算是還不錯
高頻 - 某些音樂與聲音細節有很好的延展性,也沒有太尖銳的狀況發生
有些GIGABYTE高階Gaming MB會搭載Creative Sound Core 3D音效晶片
對於追求更好的音場效果與遊戲環境有更為符合定位的表現
而X99-Designare EX搭載Realtek ALC1150有著不同的定位
以往普遍觀念會認為內建Realtek較為平價,不過搭配高階音效電容會有比較不錯的音質
比較起來個人還是更偏好Creative Sound Core 3D的音效表現就是了..XD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7-6950X
MB: GIGABYTE X99-Designare EX
DRAM: KLEVV CRAS DDR4 2133 4GX4
VGA: SAPPHIRE Radeon HD 6970 CrossFire
SSD: Intel 750 Series 400GB U.2 SSD
POWER: Thermaltake Toughpower Grand 1200W
Cooler: Corsair Hydro Series H100
OS: Windows 10 64bit
效能測試
CPU 100 X 43 => 4300MHz 1.32V
DDR3 3000 CL17 16-16-36 2T 1.32V
CINEBENCH R15
CPU => 2236 cb
CPU (Single Core) => 178 cb
測試中比較組會以6700K OC 4.7G與5960X OC 4.4G對比
以往個人測試中6700K拿到1036與204 cb,而5960X拿到1716 / 170 cb
多工效能時6950X比6700K高出116%,也比5960X高出30%
而單執行緒的效能最主要取決於時脈高低,當然架構不同也有會些微的影響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1m 35s
x264 FHD Benchmark => 59.4
6700K拿到3m26s與34.8,而5960X拿到2m5s與51.8
6950X在FRYRENDER中比6700K快了111秒,也比5960X快了30秒
x264 FHD Benchmark則是分別高出約71%與15%
6950X在超頻時脈雖然沒有其他兩款CPU高,但10C20T架構還是佔著極大的多工優勢
CrystalMark 2004R3 => 508301
安兔兔評測 v6.0.5 =>525613
目前還是很少有軟體能同時測試ARM與x86 CPU,剛好發現這款也出現在Windows中
想當年基紐隊長的戰鬥力有12萬以上,恰巧跟現在的Snapdragon 820類似
而當時的孫悟空戰鬥力差不多18萬左右,也碰巧跟iPhone7 A10差不多..
6950X所得到的未變身弗利沙戰鬥力..哦不,是說效能相當地驚人XDD
剛好也可以與智慧手機或是平板電腦做為參考對比
SSD市場漸漸地變成M.2介面當道,除了採用PCIe結合NVMe可大幅提升效能
也因為近期M.2開始降價到較為能接受的區間帶,不過還是比SATA3高不少就是了
而SATA3介面在中低階SSD還是有廣大的市場,高階就開始交棒給M.2介面
Intel去年也開始推出不同於U.2介面,也就是先前被稱為Mini SAS或SFF-8639接孔
平台中搭配Intel 750 Series U.2 400GB,來分享一下高階SSD效能
外殼比一般常見的SATA3 SSD還厚不少,看來短期內還無法應用在筆電中
目前只有400G與1.2TB兩種容量可以選擇,單價也是落在高階SSD市場
背面有U.2接口,外殼相當地特別,現在PCIe結合NVMe的高速SSD溫度也比以往提升不少
所以散熱也變成這類高階SSD的課題,以Intel 750 Series U.2散熱片來看應不成問題
AS SSD Benchmark - 3539
Seq Read - 2063.99 MB/s Write - 962.83 MB/s
4K - 64Thrd Read - 1431.80 MB/s Write - 764.49MB/s
上一篇測試將Intel 750 Series U.2轉接成M.2介面使用,剛好拿來做對比
其實轉成M.2介面與原生U.2介面使用並沒有太大的效能差異
這點對於只有M.2 MB的使用者來說就不用擔心轉接後的效能衰退
而400GB在寫入速度只有900MB/s,如果想要1.2TB的1200MB/s的話,那要增加不少預算
DDR3 3000 CL17 16-16-36 2T
ADIA64 Memory Read - 67623 MB/s
Sandra Memory Bandwidth - 57020 MB/s
DDR4頻寬目前是個人使用的平台中最高的數據
不過對比以往的5960X搭配DDR4 2666頻寬來看
6950X搭配DDR4 3000只高出約10%與5%,可以當成是DDR4時脈不同的落差
在新架構上頻寬並沒有明顯再進步,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不過LGA 2011-3四通道的優勢,還是會比LGA 1151雙通道頻寬高上55%以上
總結GIGABYTE X99-Designare EX
優點
1.GIGABYTE新一代高階X99在外觀設計改為白色為輔更為美觀
2.PCIe與DDR4插槽皆採用超耐久不銹鋼全包覆式強化裝甲
3.內建802.11ac WIFI加Bluetooth 4.2無線網路擴充卡
4.Intel GbE雙網路晶片網路與AMP-UP Audio音效技術
5.支援Thunderbolt 3技術,I/O的USB Type-C最高頻寬可達40 Gb/s
6.超耐久防銹背板I/O與超耐久抗硫電阻用料設計
7.兩個U.2介面,提供追求更高速SSD的環境需求
缺點
1.同時提供U.2、M.2與SATA Express,太多裝置共享PCIe頻寬會讓使用時變得複雜
2.音效晶片如果改用Creative Sound Core3D會更佳
3.沒有支援至4-Way AMD CrossFireX/nVIDIA SLI技術
4.新版BIOS介面沒有以往FHD解析度的模式
效能比 ★★★★★★★★★☆ 92/100
用料比 ★★★★★★★★★☆ 90/100
規格比 ★★★★★★★★☆☆ 88/100
外觀比 ★★★★★★★★☆☆ 88/100
性價比 ★★★★★★★☆☆☆ 72/100
此回再往上增加一款價格高達1700美金的旗艦款6950X,將價位帶也隨之拉高
對消費級市場下放10C20T架構的CPU雖然可喜,不過目前單價過高並定位金字塔頂端
想起當年6C12T CPU剛推出也是天價,往正向的方面想,早點推出也是一件是好事
經過幾年的市場調整後,6C12T價位已經較為平價許多,而3C產品的生態總是如此
剛推出的新規格價位非常地高,過幾年後慢慢普及就可能會隨之調價
讓我們把眼光放在未來吧!目前絕大多數的消費族群也只能把這旗艦級CPU放在未來清單
其實個人更希望VR裝置在不久的將來能更為平價,選擇的款式也能越來越多XD
近期查到X79因為CPU好搭配,使得推出五年的X79在二手市場價格依然水漲船高
話說回來X99相對地就會比CPU更為保值不少,算是PC中少數的特例
如果先前預算達到LGA 1150或LGA 1151高階MB搭配Core i7的話
改選入門X99搭配5820K或是6800K,無論在效能、產品生命週期與未來升級性會好上許多
GIGABYTE推出X99-Designare EX像是補足自家高階超耐久產品線
畢竟先前Gaming或是OC系列都已經有不少款高階的X99產品
採用新式外觀配色與更豐富的RGB燈號變化,對於著重這部分的使用者來說是一項優勢
不過這樣的價位已經與Gaming G1差不多,個人覺得若能用更好的音效晶片能更具吸引力
雖然可能是礙於自家的三大MB產品線定位區分,音效配置這點還是不免覺得有點可惜
以上是widnwithme對於更新後的LGA 2011-3平台的使用心得與剖析,希望能提供給有興趣的網友做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