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8月 08, 2012

追求極致效能與影音享受之高階筆電 - msi Gaming GT70完整解析



高階Notebook市場在這一年多來大都充斥著Ultrabook的消息
主打輕薄與外出攜帶便利的行動型Notebook,價位上也比一般NB高上不少
高階Notebook實際上還有另一種路線,那就是追求高效能與大尺寸的設計

有關電競這系列的產品在台灣市場上比較少見,主要也只有幾個品牌在持續在推出
常見的有DELL Alienware、msi Gaming與Asus ROG三大系列,價格都落在高階市場
目前msi微星科技Notebook系列共有4種,高階主打Gaming路線並提供許多不同定位的選擇
唯獨Gaming走得是高效能、高規格、高影音享受的路線,在NB市場算是相當特殊的產品線

此回要分享msi新推出的最頂級Gaming系列Notebook,型號為GT70
msi這兩年來不像許多NB品牌將高階產品放在Ultrabook上,反倒是致力於Gaming系列
這樣的市場策略相當與眾不同,對於在居住環境較小或是需要高效能NB的人來說還是有其市場需求


GT70外觀一覽,與自家GT6系列在外殼設計上有些不同,GT70上蓋採用大面積金屬髮絲紋材質
四個角落是使用塑膠霧面材質,整體搭配感比較偏向低調沉穩的設計風格


搭載3rd Ivy Bridge架構,不僅讓效能升級,此回也讓許多部份的用料與設計再優化
中間msi銘版在使用狀況下會顯示白光,GT70尺寸為428 X 288 X 55mm


台達電製造的變壓器,品質應該算是很不錯,底部有四個軟墊做保護,加強散熱也可以避免傷到本體
變壓器的體積比一般常見的款式都還大上許多,個人測出的尺寸為167 X 82 X 40mm
建議此種高階款式的筆電考慮搭配尺寸較小的高階變壓器,可降低重量與讓攜帶更為便利


附贈的光學滑鼠在定位時相當準確,外型與質感的設計也很不錯
上方左右紋路在使用中會以呼吸燈狀況發出橘紅色光芒
如果體積可以再大一點,對於手掌較大的使用者會更加友善


機身底部,四個角落共用5個大型的軟墊設計
左下方為電池,其他區塊為一些CPU、HDD、DDR3或是散熱器等幾個主要硬體的配置
DDR3插槽共有4 DIMM,最高可擴充到32GB,測試中為4G X 4共16GB
SATA部份共有3個插槽,支援mSATA與Raid功能,這方面設計有助於效能大幅提升


底部有一處為2.1喇叭中的重低音喇叭,此為Notebook少見的設計,對於重低音的震撼度會有明顯提升


電池搭載9 Cell設計,電量7800mAH
對於Gaming高硬體規格的NB來說,電量越大就越能提供更長時間的續航力


機身下方配置
手腕接觸的位置與上蓋一樣使用金屬髮絲紋材質,使用起來質感較佳
鍵盤尺寸等同Desktop鍵盤配置,右方也有九宮格設計在操作運用上會更加便利


觸控版接觸面手感很好,靈敏度與定位能力都很高也容易操縱
最底下燈號,左起藍芽、無線網路、電池狀態、休眠、硬碟讀取共五種


SteelSeries電競鍵盤,使用此規格要價不斐,對於操作手感與耐用度有大幅提升的功用
搭配專用軟體可以做多種顏色的搭配,照片中為常見的黃綠紅三種顏色的組合


中間大按鈕為電源開關,使用時發出白光
控制面板使用觸控設計,共有六種功能可以開啟與關閉
左一 Turbo為GPU超頻功能,會增加些許3D功能,但為了系統穩定度,msi在此並不會做大幅超頻
左二 Cooler Boost為風扇超頻功能,打開後可以使風扇運作110%的轉速,能更有效降低機體溫度


Gaming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音效表現
msi再次結合DYNAUDIO血統的2.1聲道HD喇叭,外部改用網狀金屬材質
這樣的用料與技術希望能在音質表現提供更高水準的表現


17.3吋霧面LED背光螢幕,HD解析度達到1920 X 1080
字體大小在msi出廠設定值有調整過,實際在OS使用相當適中


內建HD WebCam視訊搭配定焦鏡頭
照片解析度1280 X 1024,影片也有1280 X 720 30fps,相當不錯的規格


機身左方
左起 Line out\Line in\Mic-in\Headphone-out\多合一SD讀卡機\3 X USB 3.0\機身散熱孔


Audio在輸出或輸入都使用鍍金接孔,內建耳機專用功率放大晶片
GT70在音效表現比以往更加講究,設計與用料也不同於其他品牌同級產品


機身右方
左起 BD Writer光碟機\2 X USB 2.0


機身後分
左起 機身散熱孔\1 X HDMI\1 X eSATA\1 X D-SUB\1 X RJ-45網路\電源輸入\防盜鎖孔


理論上像GT70這種高階電競規格的NB適合居住環境較小,並需要高效能電腦的使用者
像在日本對於15.6吋以上的NB或是ITX/M-ATX PC的接受度會較高許多
GT70在安裝電池後,官方數據的重量約為3.9Kg,如果以一般17.3吋Notebook來看是較重許多
但如果以Gaming等級,內部會加裝更多的硬體,17.3吋電競高階等級的通常都會超過4Kg
msi GT70約3.9Kg是尚可接受的重量

msi GT70使用Intel Ivy Bridge架構,型號為Core i7-3610QM
時脈為100 X 20 => 2GHz,L3 6MB,四核心支援HT技術
TurboBoost 2.0自動超頻最高可達3.3GHz,晶片組代號為HM77
屬於3rd架構,原生USB 3.0加上22nm新製程的CPU與更多的新技術支援。

效能方面的測試
OS為出廠配備的Windows 7 Home Premium 64Bit
GT70分為三個版本,此為最高規格的硬體版本,在價位也比較高上不少
與台灣標準版(雙64GB SSD/DDR3 8GB/Blu-ray Combo/nVIDIA GTX675)共有四個不同的地方
SSD為128GB X2 Raid0模式,DDR3為4GB X 4共16GB,GPU為GTX680M與BD Writer光碟機
裝置管理員中的硬體資訊


msi GT70在桌面上安裝的應用軟體,上方有隱藏式選單功能,提供多種軟體的應用


系統效能測試
Hyper PI 32M X8 => 17m 46.465s
CPUMARK99 => 507


Nuclearus Multi Core => 22172
Fritz Chess Benchmark => 24.02/11530


CrystalMark 2004R3 => 300898


CINEBENCH 11.5
OpenGL => 43.10 fps
CPU => 6.18 pts
CPU (Single Core) => 1.35 pts


PCMark Vantage => 20533


GT70搭載Core i7-3610QM比起上一代高階Core i7-2630QM在效能上有明顯增加
不論是在單核或是雙核的效能,大約都有20~30%的增進,時脈較高也是效能成長因素之一
Notebook比起Ivy Bridge PC平台在同時脈比上一代增加7~12%有更好的表現
因為使用SSD Raid0與nVIDIA GT680M兩種高規格硬體,在以上許多整體效能測試都達到很高的分數

windwithme拆開GT70底部外殼來分享內部的構造與配備
右上方為大型散熱器主要為機身散熱使用
CPU使用兩根銅導管來傳導Intel Core i7-3610QM的熱量,nVIDIA GTX 680M使用三根銅導管來傳導


左上方先前msi設計為一個2.5吋SATA3裝置,此回更改成兩個1.8吋mSATA3
想當然是要節省空間與加強效能,讓這個地方可以使用SSD Raid0的高效能配置
不過mSATA SSD在市場上相當少見,1.8吋SATA3推出時間會較慢,效能也常沒有2.5吋的好
在高效能mSATA SSD的部分,就是msi需要去努力尋找的環節


下方為兩個DDR3 DIMM,此處安裝DDR3 1600 4GB,另外兩個DIMM可能在主機板的另一面
另一個為2.5吋SATA2,搭配HITACHI 7K750-750,讓7200轉750GB做為儲存檔案的主要空間


C:主要系統裝置的效能表現,由兩個128GB mSATA3 Raid0架構而成
HD Tune Pro 5.00
Read - Average 975.3 MB/s Access Time 0.111ms
ATTO DISK Benchmark超過128k以上測試時就達到最高讀取1073.7 Mb/s,寫入1032.4 MB/s


HD Tune Pro 5.00連續讀取最高可達到1029 MB/s的傳輸能力
ATTO DISK Benchmark在連續讀取與寫入也同時最高可達1000 MB/s以上
可見此系列的Raid0 SSD在單顆連續讀寫能力都有破500 MB/s以上的規格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905.9 MB/s Write - 357.6 MB/s
< All 0xFF, 0Fill> Read - 965.2 MB/s Write - 855.6 MB/s
< All 0x00, 1Fill> Read - 958.5 MB/s Write - 859.8 MB/s


CrystalDiskMark在右圖隨機測試中對於寫入的數據會偏低
看此架構的特性應該是採用SandForce SF-2281控制晶片
NAND Flash由剛才拆掉底部外殼可得知是使用Micron顆粒
左圖CrystalDiskMark測試改為兩種純粹循序模式,寫入表現就可以接近官方規格的數據
SandForce在Sequential Write使用特殊的演算方式,起速200多MB/s慢慢加到500 MB/s
這也是SandForce控制晶片在架構上較為薄弱的一個環節

AS SSD Benchmark - 941
Seq Read - 932.53 MB/s Write - 348.68 MB/s
4K - 64Thrd Read - 261.47 MB/s Write - 319.41 MB/s


AS SSD Benchmark使用SandForce SF-2281單顆120GB可達到約500多分
Compression Benchmark寫入是由300多MB/s開始往上提升,最後達到接近900 MB/s左右的效能
雖然SandForce SF-2281在寫入特性不像讀取那樣是一開始是最高效能而且是一直線的表現
網路上有一種說法是為了減少Write次數來增加SSD的壽命,是好是壞就看消費者能否接受

BootRacer
Time to Logon 7 seconds
Time to Desktop 12~22 seconds


開機到桌面讀取完程式的時間大約是19~29秒左右
測試使用msi作業系統,桌面上已經安裝許多的常駐工具軟體,導致開機速度會慢上一些
再加上Raid0模式,開機畫面跳到Intel Raid設定頁面時還會花上幾秒等待
不過SSD確實讓Notebook的開機速度也明顯快上許多,在使用各種軟體開啟或安裝方面也十分順暢
如果使用者自行安裝沒有那麼多常駐工具軟體的OS的話,如此高速的SSD可讓開機時間壓在15秒以下

D:為資料硬碟,也使用2.5 HDD較高階的版本,7200轉750GB
一起分享這款HITACHI 7K750-750的效能表現
HD Tune Pro 5.00
Read - Average 98.7 MB/s Access Time 17.2ms
ATTO DISK Benchmark超過128k以上測試時就達到最高讀取120.2 Mb/s,寫入120.3MB/s


File Benchmark
Sequential -116418 KB/s / Write - 108355 KB/s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121.9 MB/s Write - 121.3 MB/s


最高讀寫可以來到120 MB/s以上,平均效能也有接近100 MB/s,以2.5吋7200轉來說表現出色
對比上面SSD Raid0的系統,在效能數據上雖然相差3~10倍左右
不過若以一般Notebook內建HDD來看,此款7K750在2.5吋HDD效能中也是數一數二的高
GT70將它放在D:做為資料儲存使用,在系統空間運用上十足兼顧效能與容量的優秀配置

GT70在GPU方面分為兩種,一種是i7-3610QM內建的Intel HD4000
另一種是nVIDIA最高階GeForce GTX 680M,搭載大容量的GDDR5 4GB
3DMark Vantage - P24211


StreetFighter IV Benchmark
1920 X 1080 => 223.65 FPS


DEVIL MAY CRY4
DX10 1920 X 1080 => 201.85/188.26/223.79/157.84 fps


FINAL FANTASY XIV
1920 X 1080 => 2906


LOST PLANET 2
DX11 1920 X 1080 TEST B - 56.4 fps


Heaven Benchmark 3.0
DX11 1920 X 1080 => 65.8 FPS


採用nVIDIA GTX680M在3D效能表現果然強勁,尤其在3DMark Vantage拿到很高的分數
對比於上一代GTX560M的效能,此回GTX680M大約有50~140%以上的效能增進
這樣的效能表現對於絕大多數的3D遊戲都可以勝任愉快,當然GTX680M的效能還可以更好
要能像3DMark Vantage那樣達到P24000分的話,還有賴nVIDIA驅動程式的優化
像是其他Game Benchmark大約發揮到GTX680M 60~90%以上的效能
畢竟在此Notebook架構上,GTX680M是以PhysX技術運行,驅動對於遊戲中的優化更顯重要

暗黑破壞神Diablo3
1920 X 1080 特效設定為最高 => 115 FPS


迷宮畫面 => 153 FPS


一般單人遊戲的狀態約113 FPS


此款風靡全球的遊戲對於3D需求並不會太高,但可能只適用於Desktop平台
先前使用GT540M在1366 X 768的設定畫面只有28頁,對於選購中階以下的NB消費者需要特別注意
以上使用GTX680M在高解析度與最高特效設定都有100多頁的表現
對於以後玩到怪物與魔法特效很多的關卡,雖然3D需求會提高不少,但GT70還是可以輕鬆勝任

音效表現方面
GT70支援THX技術,首先看到THX軟體介面


開啟SMART VOLUME與DIALOG PLUS兩個選項
打開後會讓音場再優化,但中頻細節會下降,建議遊戲或影音用途時再開啟


以下為音質的聆聽感,這部份屬於主觀的部分,以NoteBook內建喇叭為基準來比較
喇叭調整到最大音量時,聲音會非常大,這方面不用擔心喇叭音量太小的問題
高頻 - 沒有出現太過尖銳的音調,細節相當豐富,整體表現屬於高水準
中頻 - 清晰度很好,細節方面比Toshiba harman/kardon更好,中頻飽實感若再好一點會更完善
低頻 - 搭載2.1聲道低頻表現出色,重低音震撼力適中,也不會太過混濁
GT70在喇叭設定上很適合看影片或是玩遊戲,音場效果好,空間立體感也很優,屬於多媒體類型的喇叭
中頻表現比以自家上一代產品更為進步不少,如果要拿GT70來聽歌或是音樂也能有很不錯的音質表現

高階Gaming平台在音效方面也需要電競耳機來搭配
使用CORSAIR Vengeance 2000 Wireless 7.1 Gaming Headset做為體驗
Vengeance 2000外包裝,原廠提供兩年保固


提供麥克風裝置,讓使用者在遊戲中可以與同伴對話連絡
無線耳機目前普及率越來越高,尤其搭配在Notebook上使用讓行動力更高


耳機整體在用料與質感上都有蠻高的等級
採用包覆式設計,提高使用者的舒適度,個人聆聽一段時間後也沒有耳朵感覺不舒適的情況


Vengeance 2000定位為Gaming耳機,在重音方面相當不錯,夠沉也不會有太生硬的感覺
在遊戲場景中所該有的細節聲音都可以清楚的呈現,音場中的定位也很清晰
運用在電競環境時,Vengeance 2000的表現富有臨場感與很好的環繞音場享受
如果是喜愛聽音樂或是歌曲的使用者來說,表現還是在中上水準,對於中頻飽實感還有加強的空間

耗電量測試
OS桌面下不使用任何軟體時 - 26W


CPU全速時 - 91W
Intel Burn Test v2.4,Stress Level Maximum


CPU與GPU同時全速時 - 188W
OCCT中Power Supply測試


Ivy Bridge架構的Core i7-3610QM比起上一代Sandy Bridge同等級CPU還要省電2~5W以上
i7-3610QM在時脈與效能也比先前架構高上一些,雖然節省W數不算多,但導入22nm確實是有幫助
OCCT測試時因為有賴於nVIDIA最高階的GTX680M加持,讓整個高效能系統的耗電量來到188W左右

電池續航力
9Cell電池,Battery Eater Pro (開啟無線網路與藍芽裝置)
全速運作 - 1:16:51


待機運作 - 3:49:27


GT70使用9Cell電池搭載如此高規格的硬體,在待機或全速續航力表現都有不錯的水準
分享過一些13.3~15.6吋的機種,搭載硬體規格沒有那麼高,不過在使用時間還是與GT70相差無幾
GT70若改成影片播放來做測試,大約可以達到3小時左右,在外出時的電力方面算是勉強夠用
如果與上一代GT683R做對比,GT70採用許多更高規格的硬體,續航力還能與GT683R一樣久的表現

總結msi GT70
優點
1.NoteBook市場上少見的17.3吋Gaming版本,硬體設計更為接近高階PC水準
2.2.雙mSATA3 SSD與2.5吋750GB讓速度與容量達到很好的平衡點,4個DDR3 DIMM大幅度增加未來擴充性
3.IO介面也相當豐富,3個USB 3.0與2個USB 2.0外,再提供HDMI、D-Sub與eSATA可供使用
4.搭配大尺寸Steelseries電競背光鍵盤,加上Turbo、Cooler Boost兩種按鈕提升GPU與風扇效能
5.採用罕見的2.1聲道喇叭設計,導入DYNAUDIO技術,在音質上比先前版本表現的更好
6.搭載1920 X 1080高解析度螢幕,霧面規格在運作Gaming或高畫質影片會讓眼睛舒適度提升許多
7.有線網路晶片為Bigfoot Killer E2200,對於需要反應速度很快的網路遊戲會更為順暢

缺點
1.外殼金屬髮絲區域以外的部份建議可以使用類似DELL Alienware厚實塑膠材質
2.變壓器建議改用較小體積的高階版本
3.高階Gaming機種在價位會比起一般規格的NB高上許多
4.建議改用Creative最新款Sound Core3D 四核心音效處理晶片



效能比 ★★★★★★★★★★ 95/100
用料比 ★★★★★★★★★☆ 90/100
規格比 ★★★★★★★★★☆ 92/100
外觀比 ★★★★★★★★☆☆ 82/100
性價比 ★★★★★★☆☆☆☆ 63/100

msi Gaming Series NoteBook最新Ivy Bridge主要分為15.6與17.3吋兩種尺寸
分為高階版GT與平價版GE兩種型號,GT70與GE70兩款的外觀設計不盡相同
最高階的GT70在外觀設計上比較沉穩低調,加上部分金屬外殼設計強調質感

GT70硬體規格上搭配的相當地好,當然要付出的代價也就相對越高
儲存裝置有雙128GB SSD Raid0當系統,7200轉750GB HDD當資料碟
音效有與DYNAUDIO合作的2.1聲道喇叭,鍍金接孔與耳機專用功率放大晶片設計
鍵盤使用耐用度與手感都較佳的SteelSeries,搭配專用軟體可分成三大色區
CPU方面使用Core i7-3610QM,GPU也外加nVIDIA GX680M等高階硬體
msi在每一代Gaming Notebook有一直在進步,硬體與設計方面是此回看到進步較多的地方



上面有提到GT70分為三個版本,台灣上市的GT70為中階版本,價格也會比較低一些
文中最高階GT70在美國的價位約2799美金,比起其他品牌同定位的Gaming NB較為便宜一些
但GT70高階款在許多硬體規格都已經攻頂,想當然在價位上也難逃攻頂命運...
台灣中階版本的GT70硬體規格差異為雙64GB SSD/DDR3 8GB/Blu-ray Combo/nVIDIA GTX675
價格為台幣69900元,折合美金約2335元, 突然看到價格還是還高,對比高階NB市場後還是相對平價一些
不過大部份的消費者應該會對於GE系列更有興趣,畢竟GE70市場價格不到GT70的六成

近年來台灣有不少消費者想以NB取代PC的觀念,在國外對於高階NB機種也有越來越多這種消費趨勢
msi在市場上提供GE60/GT60/GE70/GT70,在Gaming系列算是提供較多選擇的NB品牌
相信每個人對於選購NB的預算與用途不同,依自己預算、喜好來挑選最適合自己的NB才是首要條件
以上為msi GT70最高階版本測試與分享,提供給有需要的使用者做為參考



msi GT70也與其他品牌的NB一樣,在不同區域銷售的硬體規格可能有所不同,以上是小弟入手的版本測試參考
附上windwithme使用Spyder校色後的檔案,分享給有購入GT70系列的使用者
windwithme msi GT70校色檔

如果小弟的分享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我按個讚,感謝 

1 則留言:

Anonymous 提到...

do u have the steps on how to overclock gtx 680m back to original?

i don wan stock gtx 680m as it is underclocked..



i heard from xoticpc that the stock configuration for GT70 with

GTX 680m is underclocked..

is that true?

if it is underclock (GTX 680M) with it's stock configuration, it

will not fully utilize the gtx 680m and it will be weaker than

the GTX 675m.. is that correct?

i am a noobie here..

if i can't overclock it, i will have to stay on the stock gtx 680m..

will the GTX 680M still have 720MHZ core speed and 900MHZ memory

speed like the original?

or is the GTX 680M underclocked in the stock GT70?

hopefully, i will get some answers..

thanks..

any answers very appreci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