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第一次接觸到Intel顯示卡的資訊在20幾年前,那時有許多不同的顯示晶片在消費市場上競爭,
光是聽過的品牌就有3dfx、nVidia、ATI、Matrox、Intel、PowerVR、3Dlabs等這幾種。
記得當時年紀小所買過的電腦雜誌或逛過的商場對於顯示卡品牌與型號資訊可說是眼花撩亂,
經過那幾年市場導向與3D效能競爭之下,讓十多年來消費級市場來只剩下nVIDIA與AMD這兩家在持續競爭,選擇性不若以往那樣多樣化。
先前網路上常有Intel計畫2022年推出GPU的新聞,在去年10月台灣通路推出A750與A770顯示卡。
Arc系列推出3、5、7共3個等級,細分為5種版本,為Intel回歸顯卡市場的首款代表作,
在台灣市場上最高階A770有著Intel公版與Acer超頻版本這兩種。
本篇測試主角為Intel所提供的Arc A750公版卡,卡長約27公分,外型體積與最高階A770極為相似。
有別於市場上多數顯示卡品牌的包裝設計,A750 8G及A770 16G兩者採相同視覺風格,具有質感與辨識度特色。
光是聽過的品牌就有3dfx、nVidia、ATI、Matrox、Intel、PowerVR、3Dlabs等這幾種。
記得當時年紀小所買過的電腦雜誌或逛過的商場對於顯示卡品牌與型號資訊可說是眼花撩亂,
經過那幾年市場導向與3D效能競爭之下,讓十多年來消費級市場來只剩下nVIDIA與AMD這兩家在持續競爭,選擇性不若以往那樣多樣化。
先前網路上常有Intel計畫2022年推出GPU的新聞,在去年10月台灣通路推出A750與A770顯示卡。
Arc系列推出3、5、7共3個等級,細分為5種版本,為Intel回歸顯卡市場的首款代表作,
在台灣市場上最高階A770有著Intel公版與Acer超頻版本這兩種。
本篇測試主角為Intel所提供的Arc A750公版卡,卡長約27公分,外型體積與最高階A770極為相似。
有別於市場上多數顯示卡品牌的包裝設計,A750 8G及A770 16G兩者採相同視覺風格,具有質感與辨識度特色。